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經濟軍事歷史娛樂視頻圖片評論

滬劇老中青“混搭”同臺演經典

聚焦·梨園 來源:新民晚報 2017年05月15日 17:49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圖説:朱儉(左)與青年演員一起排戲

   5月20日至27日,上海滬劇院將在逸夫舞臺推出“師生同臺 傳承流派 滬劇經典 年輕表達”經典傳承滬劇專場演出。通過老一輩滬劇名家直接與青年演員“混搭”演出的方式以老帶新、傳承經典,這也是這幾年滬劇院力推青年演員的又一舉措。滬劇院青年團成立6年來,劇院一直在想方設法用各種手段力推這批90後新人,院長茅善玉坦言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情勢所迫”——現在滬劇院除了青年團之外的“主團”在編演員不過十幾個,已經無法支撐起一部大戲的演出。而這幾年還會不斷有人退休,不久的將來,舞臺必將要交到這些年輕人手上。讓這些年輕人迅速成熟起來,是滬劇院的當務之急。

   “混搭”開眼界

   這次演出的《陸雅臣賣娘子》和《大雷雨》兩部滬劇經典大戲都採用“老帶新”的組合陣容,年過古稀的陳瑜、汪華忠、徐伯濤、王明道等老一輩滬劇名家,呂賢麗、錢思劍、李建華、朱儉等目前活躍在滬劇舞臺上的中生代明星演員與洪豆豆、錢瑩、王祎雯、王森、金世傑、丁葉波等90後滬劇新人同臺演出。大部分場次都是由他們組成“混搭”陣容,比如《陸雅臣賣娘子》的最後一場由年過古稀的“40後”王明道扮演陸雅臣,“80後”的王麗君扮演羅秀珍,“90後”的朱麟飛扮演羅母……而《大雷雨》的四場戲,每一場都是老中青三代同堂。茅善玉表示這樣的演出形式對於青年演員來説可以學到更多,“同樣唱陸雅臣,每個老師的唱法不同,對小朋友來説可以多開眼界,接觸不同流派、各種表演風格。”

   同臺收益多

   而除了“開眼界”,“老帶新”的同臺演出還能讓年輕演員有很多實實在在的收穫。這次參加《陸雅臣賣娘子》演出的朱儉和舒悅都用自己的經歷來“現身説法”。在《陸雅臣賣娘子》中將與兩位青年演員合作演出的朱儉表示以老帶新會讓年輕演員的表演得到提升,“孩子們稚嫩的表演,在戲校時只不過是初級階段,老帶新是從初級慢慢做提升。我二十歲出頭就和茅院長一起演《董梅卿》,從著名演員身上可以學到唱腔的節奏和舞臺表演的配合。”而在《陸雅臣賣娘子》中客串陸雅臣岳母羅母的笑星舒悅,回憶起他當年學滬劇的情形時也表示經常與前輩名家“混在一起”可以有很多的收穫。他説,自己剛進戲校一兩年就去給前輩們跑龍套,“一直跟在他們後面,接觸多了,他們的舉手投足,他們的創作方法,都潛移默化到我的腦子裏。”

   推新費盡心

   這次的“師生同臺”演出是上海滬劇院6年來力推青年團的又一個嘗試。6年間,這批當年青澀稚嫩的90年滬劇新人已經漸漸成長為滬劇舞臺上的一支生力軍。6年來,滬劇院為他們排了8部大戲,有西裝旗袍戲、有傳統戲、有紅色題材也有外國經典,“主團”的演出大部分也都要他們參與。“2016年我們演出220場,他們起碼演了150場,由他們自己擔綱主演的戲也不少於100場。他們很有觀眾緣,也有票房,滬劇觀眾對他們很擁護,有幾場演出台下的叫好、拍手不比成年團差。”茅善玉説。大量的舞臺實踐,使得這批90後滬劇新人迅速成長,在上海各戲曲院團的同齡人中隱隱有“領跑”的趨勢。

   茅善玉還告訴記者,她有意請京昆的老師來為青年演員的基本功加點料。她坦言,滬劇的家底薄,特別是表演手段不多,不少青年演員在舞臺上身段還比較生硬,希望能通過向京昆老師學習來豐富他們的表演手法,只有打好基礎才能發展。“這也不是稀奇的事,當年邵濱孫老師就拜的麒麟童,所以邵老師在舞臺上的舉手投足看起來到底不一樣的。”茅善玉説。(王劍虹)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熱點推薦
戲曲圖集
860010-1140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