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淮劇《武訓先生》排練,梁偉平扮武訓。蔣迪雯 攝
本報記者 諸葛漪
已到花甲之年的上海淮劇團名家梁偉平,排練《武訓先生》時毫不惜力,無論翻桌子、還是仰面倒在大缸裏,身體都是結結實實往下砸。5月22日—23日,上海淮劇團《武訓先生》將首演,這是時隔近20年,梁偉平與著名編劇羅懷臻繼《金龍與蜉蝣》《西楚霸王》後再次攜手。
探索“都市新淮劇2.0時代”
《武訓先生》尚未到最後合成階段,梁偉平已經理了平頭。導演韓劍英注視著舞臺,用筆輕輕敲擊桌面,偶爾記錄。排練結束,主創們坐在一起討論,“目前全劇2小時20分鐘,還是有點長。該在哪下剪刀?”從上個雙休日開始,團隊就在反復排練、討論、修改。
10天前,《武訓先生》劇本又改了一遍。排練廳裏,大家人手一冊新劇本,最後一頁印著“初稿2016年2月12日,改稿2016年9月16日,修改:2017年2月25日,再改:2017年4月30日。”羅懷臻想借《武訓先生》探索“都市新淮劇2.0時代”,他的靈感源於希望工程大眼睛女孩照片,“這讓我不禁聯想到了武訓,産生了創作衝動。”
連續上行11度爬音宣泄情感
清末,20歲的武訓在姨夫張老辮家幫工,張老辮欺負武訓不識字,在幫工契約上做了手腳。武訓3年幫工分文未得,棲身破廟昏迷3日,醒來之後悟出道理:窮人必須讀書識字,他決定乞討籌錢為窮人辦學。
《武訓先生》中,梁偉平從武訓20歲演到59歲去世。一片褳褡子、一個破銅勺是武訓“乞討符號”,如何將道具運用得恰到好處?梁偉平拿著褳褡子、破銅勺忽左忽右、忽上忽下琢磨,唱到“滿臉微笑喜洋洋”時,由慢到快直至突然停下,從喉嚨深處發出調侃的笑聲後,猛然大聲,再次重復唱完。當武訓酒醒發現,10年乞討的錢財被盜時,一句“我真混呀”用連續上行11度的爬音宣泄悲傷到極致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