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近年來,小劇場戲曲演出蓬勃發展。靈活的演出方式、運作方式,不僅為戲曲藝術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時,也吸引了不少青年觀眾。國家大劇院繼2016年推出首屆小劇場優秀戲曲節目邀請展之後,4月7日,大劇院精心策劃、組織的第二屆小劇場優秀戲曲節目邀請展將拉開帷幕。
第二屆國家大劇院黃梅戲藝術周剛剛落下帷幕,大劇院精心策劃的第二屆小劇場優秀戲曲節目邀請展又將如約而至,並將以貫穿大劇院整個夏季演出季的安排,為觀眾帶來10台14場精彩的小劇場戲曲演出。發佈會上,國家大劇院演出部高級主管南昊表示,“國家大劇院策劃推出的第二屆小劇場優秀戲曲節目邀請展,將繼續為有品格、有品質的優秀小劇場劇目搭建平臺,為推動小劇場戲曲發展貢獻力量。同時,也希望繼續能夠吸引廣大戲迷、觀眾,特別是更多的年輕觀眾走進劇場,關注戲曲藝術、關注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
北京京劇院是小劇場京劇的開路先鋒。本屆邀請展,北京京劇院不僅將為觀眾帶來《明朝那點事兒——審頭刺湯》《清風亭》《“箏戲華年”尚靖雅京劇·古箏音樂會》等新近排演的劇目和演出,開創小劇場京劇先河的《馬前潑水》也將再次與觀眾見面。在發佈會上,北京京劇院副院長劉宇宸結合參演劇目,從戲曲的觀演方式、藝術特徵、市場、製作等角度,向媒體分享了他對小劇場戲曲的認識。他説,“在歷史上,戲曲的演出沒有‘大劇場’,因此,戲曲與小劇場有著親密的‘血緣關係’,與其説小劇場戲曲是探索與創新,倒不如説,在某種程度上,小劇場戲曲是一種‘回歸’”。同時,在劉宇宸副院長看來,小劇場的觀演方式,可以讓觀眾在細節中感受戲曲的魅力。由於製作成本相對較低,小劇場戲曲便於展現年輕的創作者、演員對於傳統戲曲新的思考與探索。
馬派京劇名家朱強可謂是小劇場京劇的先驅。2000年,由朱強主演的京劇《馬前潑水》曾一度成為廣受關注的“文化現象”,也讓一大批青年觀眾首次通過該劇領略到了京劇藝術的魅力。本屆邀請展,朱強將為觀眾帶來《明朝那點事——審頭刺湯》與《清風亭》。《審頭刺湯》是京劇傳統的骨子老戲,小劇場京劇《明朝那點事——審頭刺湯》在其基礎上進行重新的加工。其中,在“審頭”這一部分,該劇保留原劇唸白及表演的精華,“刺湯”部分,則將唱腔中的“二黃”改為昆腔,從而增強刺湯的懸念。京劇《清風亭》是京劇大師馬連良先生的“做功戲”代表劇目之一,但這齣戲在舞臺上已經很少上演。朱強表示,真正的傳承一定是在舞臺上的傳承,希望通過恢復這齣戲的演出,能夠讓更多觀眾感受馬派“做功戲”的獨特魅力。
作為新編京劇中以古箏作為主要伴奏者的第一人,北京京劇院青年古箏演奏家尚靖雅一直致力於古箏與戲曲音樂結合的探索與實踐,並且作曲、創排了京劇古箏曲《霸王別姬》《萬年歡》等作品。在《“箏戲華年”尚靖雅京劇·古箏音樂會》中,尚靖雅將讓古箏與京劇“跨界”交融,以既傳統又時尚的演出形式,多元化的曲目安排,希望能夠讓更多古箏愛好者喜歡京劇,同時讓更多戲迷關注古箏。在發佈會現場,尚靖雅與青年京劇演員鄭瀟以《霸王別姬》,讓記者率先感受古箏與京劇的這種跨界合璧。
“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可是,“去看看”的這個理想,又有多少人能夠付諸行動?由著名京劇演員常秋月自導自演的小劇場京劇《荼靡花開》,以伶人鈴兒與小沙彌慧覺在夢裏相識相戀的故事,表現當代人在理想與行動之間的糾結。《荼靡花開》取材自敦煌壁畫,雖然,該劇在內容上表現出了當代人內心的掙扎,但在舞臺呈現上,常秋月將以歌舞並重的表演,向觀眾充分展現荀派藝術的特色。
“河東獅吼”的故事家喻戶曉,然而在崑曲舞臺上,除了“梳粧”與“跪池”這兩折戲,《獅吼記》一度沉寂多時。本屆小劇場優秀戲曲節目邀請展,著名崑曲演員魏春榮將領銜北方崑曲劇院崑曲《獅吼記》。在該劇中,北昆將汪廷訥《獅吼記》原著中從未見於舞臺的“歸宴”進行了整理,並將回目名“歸宴”改為“歸燕”,更突出儔侶歸家之意,作為整場演出的起始,使得觀眾能對事件起因有所了解。同時,又將很少演出的“三怕”作為結尾,從而形成完整的故事鏈。
為了紀念梅葆玖先生週年,京劇名家、梅葆玖先生的大弟子魏海敏將以《在梅邊·九歌——魏海敏梅派曲集》緬懷恩師。屆時,魏海敏將與北京京劇院梅蘭芳劇團合作,以純正的梅派的唱法、拉法,為觀眾帶來《天女散花》《西施》《生死恨》《太真外傳》《霸王別姬》《宇宙鋒》《洛神》《穆桂英挂帥》等梅派名劇中的代表性唱段以及崑曲《牡丹亭》選段。
由天津京劇院著名京劇演員淩珂策劃並組織的“元聲京戲坊”,致力於京劇傳統“骨子老戲”的推廣。本屆小劇場優秀戲曲節目邀請展,淩珂不僅將再度為大劇院觀眾帶來京劇傳統名劇《洪洋洞》,同時,還將領銜《楊家將》《瓊林宴》《伐東吳》。
在橫跨夏季演出季的第二屆小劇場優秀戲曲節目邀請展之外,9月份,國家大劇院還將有精彩的小劇場戲曲演出獻給廣大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