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經濟軍事歷史娛樂視頻圖片評論

中國戲曲傳播需要“播種式”營銷

聚焦·梨園 來源:中國新聞網 2016年12月22日 17:00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中新社上海12月21日電 (繆璐 王笈)“對中國戲曲而言,要千方百計地去了解觀眾、激活觀眾、拓展觀眾隊伍,如果失去了這樣的播種式營銷,就不會有未來”,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羅懷臻表示。

  羅懷臻是在21日舉行的第十屆東方名家名劇月高峰論壇上做上述表述的。目前主流藝術的滑坡已經成為世界性問題,中國戲曲也面臨從主流文化滑向邊緣的際遇。上海東方藝術中心2004年和2008年所做的兩次大規模觀眾調查表明,喜歡戲曲的人群從21%下降到9%。

  為了改變這樣的形式,上海東方藝術中心一直在試圖改變。據上海東方藝術中心總經理林宏鳴介紹,該中心曾經做過力推中國京劇、中國民樂和中國民族舞劇的嘗試,提出了“三國演藝”的概念。

  林宏鳴表示,對於普通觀眾而言,欣賞戲曲往往存在兩個誤區,通常會覺得戲曲既“看不懂”也“不好看”。其原因可能是沒有過真正的現場觀劇體驗,也可能是沒機會接觸到優秀的經典劇目。

  名家名劇月觀眾調查表明,覺得“很好看”的佔45%,認為“好看”的佔41%,兩者相加達86%。反映“一般”的為13%,説“看不懂”的僅1%。因此羅懷臻認為,“每一個中國人一生至少看一場戲,有機會接觸才能培養興趣”。

  同時,這也是上海東方藝術中心的戲曲推廣口號,羅懷臻説:“中國人造的劇場,中國人管的劇場,中國觀眾為主的劇場,不能只注重演出交響、歌劇、芭蕾‘洋三件’,也有責任為弘揚民族藝術盡力做好薪火相傳的工作。”

  除了多演出培養觀眾外,傳統戲曲還要用現代意識和創新理念進行推廣。“東方名家名劇月”是中國國內第一個以民族戲曲為核心的成規模定期舉辦的民族藝術展演盛事。十年來,其始終以“聚焦新劇目、展示新成果、培養新觀眾”為宗旨,以推動民族戲曲在當代壯行為己任,為當代中國戲曲的名家力作搭建一個全新的舞臺。

  據了解,除了越劇《寇流蘭與杜麗娘》改編自莎士比亞、湯顯祖兩位大師的名著,“第十屆東方名家名劇月”中還有好幾部改編自中外名著的戲曲作品,浙江小百花越劇團另一部全新製作的越劇《春香傳》改編自朝鮮族同名古典文學名著,有“比韓劇更好看”之稱。(完)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熱點推薦
戲曲圖集
860010-1140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