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經濟軍事歷史娛樂視頻圖片評論

複合型人才助推中國戲曲海外傳播

聚焦·梨園 來源:光明日報 2016年12月02日 16:50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藝苑新事·中國戲曲走出去】

  美國學生白珂手執彩綢,將京劇《天女散花》演繹得精彩紛呈,由此獲得2014年《漢語橋》全球總決賽三等獎。彭慧燕的武戲《扈家莊》英武利落,獲2015年《漢語橋》全球總決賽二等獎。她們都是戲曲孔子學院的學生。

  浩天和安迪,兩個“80後”芬蘭小夥子,演出武戲《三岔口》動作熟練乾脆,頗具專業風範。他們都是中國戲曲學院的進修生,2015年兩人畢業後,回到芬蘭創辦了名為“武生”的文化公司,在芬蘭積極開展京劇培訓、演出等活動。

  近年來,中國戲曲學院通過開辦戲曲孔子學院、對外交流演出等活動,一方面培養了能夠熟練運用外語又懂得戲曲的複合型人才,另一方面讓外國觀眾喜愛上中國戲曲,助推中國戲曲在海外傳播。

  戲曲孔子學院名揚海外

  目前全球共有140個國家開設了510家孔子學院,學員總數近200萬人,而美國紐約州立賓漢頓大學戲曲孔子學院是全球唯一一家以中國戲曲教學為特色的孔子學院,為中國戲曲藝術走向世界搭建了很好的平臺。

  中國戲曲學院國際文化交流係兼國際交流合作部主任于建剛介紹,7年來,戲曲孔院創建了以漢語語言文化類課程為基礎、以戲曲表演藝術類課程為特色的教學體系,形成了以儒家思想、民族音樂和戲曲藝術理論與實踐為核心的研究氛圍,拓展了以“三巡”(巡演、巡展、巡講)活動、夏令營、社區活動為亮點的推廣渠道。7年來,賓漢頓戲曲孔院累計註冊學生4000余人次,舉辦及參加各類教育、文藝演出、研討等活動360余場,參與人數累計約18萬人,受到美國當地各界人士的歡迎。

  中國戲曲學院國際交流合作部項目主管劉璐説:“2014年,應孔院總部邀請,中國戲曲學院21人團組赴英國、愛爾蘭等地開展為期11天的全球孔院日十週年文化巡演活動,大受歡迎。”

  注重復合型人才培養

  中國戲曲走向海外,翻譯最為關鍵。以前會外語的不懂戲曲,懂戲曲的又不會外語,造成諸多尷尬,如把《貴妃醉酒》譯成《喝醉酒的小妾》,把《單刀會》譯成《關老爺赴宴》,令人啼笑皆非。

  2012年6月,中國戲曲學院成立了國際文化交流係,這是國內第一個培養以戲曲藝術為代表的中國傳統藝術對外傳播相關人才的教學系,下設國際文化交流教研室、大學英語教研室和跨文化交流與管理研究所,旨在培養具有深厚的中外文化底蘊,具有世界觀念和國際視野,熟練掌握一門以上流利外語,能獨立從事中外文化藝術交流與傳播相關工作的複合型人才。

  2015年,中國戲曲學院教授、京劇名家張火丁赴美演出,國際文化交流係教師、戲曲領域的專家、美國密歇根大學的漢學教授陸大偉、英國倫敦大學的戲劇學專家Ashley,共同完成了《白蛇傳》和《鎖麟囊》的劇本翻譯工作。中國戲曲學院國際文化交流係教師程艷説,他們的翻譯經歷了幾個步驟:首先對中文戲文本身加以理解,看錄像,看綵排,進行翻譯並修改,然後再將文本轉換成字幕。為了減少錯誤,他們不只是看劇本,更會反復觀看演出,對各個細節都要有所把握。

  于建剛認為,國外專家的引入為戲曲翻譯注入了新鮮血液,也讓最終的譯本更加符合海外觀眾的需求。因此,積極拓展與國外專家的合作是戲曲翻譯發展和提高的有效途徑之一。“今年上半年,該翻譯團隊每週舉辦一次與國外專家的交流會,對中西方文化差異、翻譯過程中的策略和方法等進行探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並在戲曲翻譯文本等資源庫的建設上達成共識。”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熱點推薦
戲曲圖集
860010-1140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