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經濟軍事歷史娛樂視頻圖片評論

京劇《浴火黎明》試塑新形象

聚焦·梨園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2016年10月28日 17:33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京劇《浴火黎明》劇照

  改編《紅岩》並不簡單。這部半世紀前的長篇小説對中國人來説是最為熟悉的紅色經典,其中的主人公更是家喻戶曉的英雄人物。在當代語境下,如何用京劇去改編這個題材且對當下生活有所啟示?上海京劇院在孕育數年後,終於奉上《浴火黎明》這部新編戲,以突破性的人物形象、深刻的人文關懷和哲學思考,實現了現代京劇的深度實驗和對當代社會問題的回應。

  前所未有的中間人物

  《浴火黎明》的故事脈絡來源於《紅岩》,1949年重慶解放前一年,因叛徒出賣,黨的地下組織遭受嚴重創傷,大批黨員被捕。在獄中,革命者堅持鬥爭,直至犧牲。

  作品塑造了邵林、許志燁、範文華等一批共産黨員形象。邵林集結了獄中眾多女共産黨員的影子。她以女性特有的堅毅與不屈與敵人鬥爭,以細膩與寬厚拯救一度動搖的戰友,成為獄中黨組織的堅強核心。

  許志燁是眾多成熟剛毅的共産黨員的縮影。他身為中共重慶市委高級幹部,雖然對市委書記劉國定的生活腐化有所察覺,卻失之糾察,這成為他無以挽回的心痛。痛定思痛的他,竭盡全力將自己的沉痛思考與獄中難友的思考匯集在一起,推動了“獄中八條”的誕生和傳遞。

  而範文華則是從未在“紅岩題材”中出現過的人物形象。他對黨有著樸素的情感,把劉國定當作黨的化身,錯把崇拜當信仰,在得知劉國定叛變革命出賣同志後,意志發生動搖,最後經由獄中組織的感召和幫助,他重拾信仰,堅定不屈。

  範文華這樣一個形象,被許多專家學者認為是《浴火黎明》也是紅色經典題材在創作思維上的重大突破。

  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仲呈祥認為“範文華”是嶄新的、熟悉的陌生人形象。他表示,長期以來藝術創作在哲學意識形態上是二元對立的,要麼是先烈,要麼是叛徒,對於中間人物絕少涉及。“範文華”的出現是對紅岩題材的新開拓,是紅岩藝術畫廊裏嶄新的藝術形象,在美學上值得關注。

  在他看來,範文華這個中間人物的出現不僅絲毫沒有降低靈魂的制高點,而且從側面體現了中國共産黨的智慧與氣度。更重要的是,這個形象的出現,提醒今日的藝術工作者重新審視活躍在重大歷史題材中的中間人物,用全面辯證、兼容整合的方式解決長期制約藝術創作的二元對立、非此即彼的思想。

  劍指貪腐與信仰危機

  《浴火黎明》最初擬以《紅岩》中成崗的原型陳然為主人公,以《挺進報》的故事為主體。編劇李莉觀看了100多集的影視資料片,閱讀了90多萬字的文字資料,特別是革命烈士遺留下的2萬多字的《關於重慶組織破壞經過和獄中情況的報告》,被“獄中八條”所震驚。其中第一條“防止領導成員腐化”,第六條“重視黨員特別是領導幹部的經濟、戀愛和作風問題”,更令她驚訝不已。“60多年前這些深陷黑牢的共産黨員就能提出直貫當今現實的嚴峻問題,令人欽佩。”這也促使李莉決定選取一個新角度來寫《浴火黎明》。

  劉國定因貪腐導致的叛變,成為全劇的導火索。他認為自己為黨工作多年,總不能白白奉獻,嘲笑範文華是傻瓜才會相信革命信仰。他的叛變直接導致範文華的信仰迷失。為挽救範文華以及和他一樣信念動搖的同志,以邵林和許志燁為代表的黨組織,展開了一場信仰的救贖運動。

  劇中不只一次厘清了個人的信仰與組織的信仰,倫理的信仰和理論的信仰的不同。如許志燁勸戒範文華:“同志,不要輕信表象,不要盲目追崇。”“我們信任的是黨,追求的是黨的最高目標。迷信和崇拜個人,絕不是真正的信仰。”

  劇中不只一次強調了深陷黑暗的共産黨員對信仰的自信。面對國民黨反動派狡詐的危言聳聽——“高層貪腐,忠誠盡喪,你們的組織完了”,邵林挺著胸膛面色堅定地説:“江河萬里,魚龍混雜,何須驚訝。你抓了180余名共産黨員,請問,有幾個貪腐怕死?又有幾個忠誠盡喪?”這一番回應可謂是全劇的“劇眼”。革命道路如九曲回腸,説不清的考驗紛至沓來,能甄別出真偽、錘煉出信心、守得住信仰的人方顯共産黨人本色。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熱點推薦
戲曲圖集
860010-1140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