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經濟軍事歷史娛樂視頻圖片評論

崑曲《我,哈姆雷特》:“標新立異”能集聚多少人氣

聚焦·梨園 來源:解放日報 2016年10月18日 16:25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本報記者 諸葛漪

  前天,中國劇協副主席羅懷臻在中華藝術宮觀看當代崑曲《我,哈姆雷特》時感慨道,“我是最年長的觀眾,周圍坐滿年輕人。”上海文化發展基金會秘書長酈國義看的是不同場次的《我,哈姆雷特》,他也笑言,自己是在場為數不多的老觀眾,“但我喜歡這個戲。”
  作為上海國際藝術節委約作品,《我,哈姆雷特》被專家概括為“標新立異,特立獨行”。上海國際藝術節中心副總裁李明昨天透露,通過藝術節平臺,這部戲已收到美國、英國、韓國等五家海外演出機構邀約。這並不是藝術節唯一標新立異作品,在東西方文化碰撞中,它們的際遇如何?

  一人串演4行當塑造4角色

  在《我,哈姆雷特》中,著名昆劇演員張軍一人串演生、旦、凈、醜4個行當,塑造哈姆雷特、奧菲利亞、亡魂、掘墓人4個角色,獨自演出80分鐘。有觀眾問,“為什麼用《我,哈姆雷特》,而不是《哈姆雷特》?”導演李小平回答,“劇組不只是複製莎士比亞名作 《哈姆雷特》,而是想通過這齣戲達成崑曲王子與莎劇王子的對談,形成中西文化對談。”
  酈國義看完《我,哈姆雷特》很激動,“該劇審美習慣符合當下受眾需求。”他回憶其他戲曲劇種改編《哈姆雷特》,海外巡演碰到最大問題就是外國觀眾看不懂。羅懷臻用“融入現代、接軌國際”評價《我,哈姆雷特》和另一部委約作品《爸爸的時光機》。扶青計劃委約作品標新立異讓他眼前一亮,“青年人釋放了自己對藝術的理解。比如舞蹈家唐詩逸創排《唐詩逸舞》,過去哪有這樣取劇名的?她用100分鐘演出把唐朝氣韻梳理了一遍。顧劼亭《當德彪西遇見杜麗娘》也很有意思,不是簡單的人名勾兌,而是融通,是他這個生命個體才能找到的感覺。”

  標新立異創立新戲劇形式

  “標新立異”並不意味著全體叫好。市劇協主辦《我,哈姆雷特》首演研討會,兩位評論家就劇中是否使用人偶各執一詞。李明覺得,細節瑕疵並不妨礙引領、探索,“我們強烈感受到《我,哈姆雷特》的藝術追求,更好地把中國文化推向海外,更好地走出去。”
  藝術節“沉浸式戲劇在中國”論壇上,李明又一次提到藝術節有責任引領、探索劇目創新。他以《雙重》為例,該劇由藝術節中心、上戲與新西蘭團隊聯合打造,是國內首部用手機APP引導的沉浸式戲劇。演員與觀眾通過手機APP引導體驗劇情,手機同時會有新聞彈窗、微信小視頻以及人物內心獨白,幫助觀眾進入劇情。李明表示,“每個人跟隨手機置身於街道、社區、劇場、後臺、宿舍等,把整個故事串聯在一起。《雙重》在當下有它的現實意義,通過描寫網絡紅人,體現人性的善良和美,充滿正能量。”
  今年上海國際藝術節還將特別展示沉浸式戲劇《不眠之夜》。中方製作人、上海文廣演藝集團副總裁馬晨騁回憶,自己第一次在紐約看該劇,排在他前面的荷蘭觀眾已看了四遍。當馬晨騁從電梯走出,第一次進入《不眠之夜》場景.“周圍一個人都沒有,只有空靈的聲音在飄,那是非常不一樣的體驗。我不知道《不眠之夜》説的是麥克白的故事,也不知道該看誰,不該看誰。”馬晨騁將在藝術節為觀眾複製紐約體驗,“上海用作沉浸式劇場的大樓面積6000平方米,近百個房間,未來可能還會增加,超過紐約。”
  “對一些新鮮藝術表現形式,藝術節作一些探索和引領,很有必要。為更多新興的戲劇形式的産生,我們應該盡一份力量。”李明説。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熱點推薦
戲曲圖集
860010-1140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