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經濟軍事歷史娛樂視頻圖片評論

2016小劇場劇目展演新模式 中國戲曲與西方話劇同臺

聚焦·梨園 來源:中國文化報 2016年09月29日 17:35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參演劇目、話劇《網子》劇照

  本報記者 張 婷

  2016年“北京故事”優秀小劇場劇目展演日前在京收官,在之後舉行的總結研討會上,北京市文化局相關領導、業內專家學者和展演劇目創作者,針對國內小劇場戲劇創作、演出現狀展開討論,共商小劇場戲劇未來發展之路。

  打造“大北京”的文化概念

  本屆展演由北京市文化局主辦,共有來自全國的50余部作品報名,最終18部入圍。展演分為“北京故事”與“小劇場戲曲”兩大板塊,其中,以戲劇、舞蹈為主的“北京故事”板塊包含11部優秀作品,以各戲曲門類小劇場創新作品為主的“小劇場戲曲”板塊共有7部優秀作品。在為期一個月的展演中,共有36場演出在北京12個劇場舉行,觀眾逾萬人。

  據了解,自2012年第一屆“北京故事”優秀小劇場劇目展演舉辦,至今已是第五屆。“北京故事”已成為北京標誌性、品牌性的文化項目。

  本屆展演旨在打造“大北京”的文化概念,因而參展作品也第一次擴大到全國範圍。本屆展演共有遼寧人民藝術劇院的《秘而不宣的日常生活》等3個非北京地區劇目入圍,均表現出不俗的票房和口碑。

  小劇場戲曲成為重要部分

  近年來,地方戲曲的傳承與發展越發受到重視。其中,小劇場戲曲表演模式日趨成熟,並逐漸成為小劇場戲劇演出的重要組成部分。本屆展演加大了“小劇場戲曲”板塊的劇目數量,鼓勵傳統戲曲院團積極創新,創作出與當代社會審美觀、價值觀更加契合的小劇場戲曲作品,吸引更多觀眾品味傳統文化的新魅力。

  老戲新編的梨園戲《禦碑亭》和“90後”團隊打造的粵劇《浮世三生夢》成為本屆展演的亮點。除此之外,《明朝那點兒事——審頭刺湯》、《斷腸辭》、《望鄉》、《三岔口2016》、《古城暗戰》都在年輕觀眾中有著非常好的口碑。

  中國戲劇文學學會副會長梧桐對《古城暗戰》尤為讚賞。他認為,該劇是由六七種曲藝的曲種串聯出來的舞臺劇,更像一齣曲藝劇。“這樣一個主旋律題材用曲藝的形式來演繹,讓人大開眼界,對曲藝而言,這個戲的價值實在太大了。”梧桐説。

  對此,北京戲劇家協會駐會副主席、秘書長楊乾武談道:“中國戲劇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因為我們有兩大戲劇母體——西方的話劇和中國的戲曲。這兩大母體的融合是今後戲劇發展,特別是小劇場戲劇發展的方向。”

  小劇場成為年輕人交友新平臺

  從少數戲劇先鋒的實驗田到今天話劇藝術一種重要的生存方式,小劇場戲劇不僅作為一種文化現象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也逐漸發展成為年輕人交流、交友的新方式。

  為充分了解廣大觀眾對於本次展演的真實反饋,在展演的36場演出現場,主辦方均進行了調查問卷。在“觀看本劇原因”的調查中,“與朋友約會”成為重要原因之一,而觀看小劇場演出的主流群體則是18歲至30歲的觀眾。

  作為調查問卷的實施方,寬友(北京)文化交流有限公司總經理高建城坦言,對於觀看劇目的原因,除了口碑傳播,如朋友圈發佈信息外,“與朋友約會”這個答案令他意外。“我發現,因與朋友約會而選擇觀看的劇目,大都是都市題材,或是形式感很強,如《秘而不宣的日常生活》、《催眠》、《幸福年》、《YAO》、《二十四節氣》等。”

  《浮世三生夢》劇組代表則表示,作為在校生,他們非常珍惜“北京故事”這個平臺。雖然,該劇在學校拿過獎,但少有機會在校外平臺進行演出。“從學生作品的角度來講,如果能有其他單位提供製作幫助,對我們的創作真的非常有利。”《浮世三生夢》劇組代表説。

  建立良性小劇場生態模式

  據展演調查顯示,觀眾對於本屆展演內容的滿意度為91%,劇場觀演環境滿意度為86%,票價設置的滿意度為88%。觀眾的高滿意度離不開良性的生産方式和組織形式。梧桐表示:“‘北京故事’這5屆我都參與了,值得欣喜的是,這一屆形成了良性的戲劇生態模式,這種模式是組織方、運營方、策劃方共同配合的結果。”

  中國演出行業協會小劇場戲劇專業委員會主任傅維伯表示,良性的戲劇生態模式要靠“規矩”來維繫。“小劇場戲劇的市場本身很小,所以需要我們的創作者、參與者形成合力,以制度和規矩為約束,共創小劇場戲劇更美好的未來。”

  北京市文化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呂先富表示,作品只有多演才能立得住,“北京故事”為好作品提供了演出平臺,希望今後能從這個平台中多出精品。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熱點推薦
戲曲圖集
860010-1140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