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經濟軍事歷史娛樂視頻圖片評論

聲聲吟唱送別大師王盤聲

聚焦·梨園 來源:解放日報 2016年09月21日 15:16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2014年,91歲高齡的王盤聲接受本報記者專訪。(資料)

  本報訊(記者 諸葛漪)著名滬劇表演藝術家、國家級非遺傳承人、滬劇王派開創者王盤聲追悼儀式,昨天上午在龍華殯儀館舉行。親朋好友、滬劇界後輩、戲迷手持黃色康乃馨,在悠揚的王盤聲生前演唱錄音中,送大師最後一程。
  龍華殯儀館大廳外,絡繹不絕的戲迷排成長隊,有人拿著上書“一代宗師”條幅的花圈。追悼儀式現場,播放著王盤聲代表作“劉智遠敲更”等唱段。輓聯“蘇世獨立寵辱不驚淡名利,瀟灑飄逸王派藝術留人間”正是他一生寫照。王盤聲之子説,“父親的一生是滬劇的一生,父親對子女有二十條做人原則,嚴格要求,言傳身教。他毫無保留地把自己的從藝經驗傳授給眾多青年演員和弟子。我們會牢記他的諄諄教導,多唱、多演出。”
  在上海滬劇院院長茅善玉看來,王盤聲的生活中除了滬劇沒有其他愛好,“滬劇是王老師最大的愛好。以他為代表的老藝術家是滬劇的坐標和根。他生前一直説,流派要‘流’起來,滬劇需要開拓,不能保守,要有創新精神。有時候創新一開始不一定合適,但他始終保持寬容態度,鼓勵我們繼承傳統、保留精髓的同時,要不斷創新。”
  王盤聲弟子、著名滬劇演員孫徐春説,“王老師是滬劇界泰斗。在最後的日子,躺在病床上的他只要醒過來,就會唱滬劇。王老師生活簡單,專注藝術,淡泊名利的精神,是留給後輩最寶貴的財富。”72歲的著名滬劇演員徐伯濤專攻王派,他回憶自己因為喜歡王盤聲唱腔而愛上了滬劇,十幾歲時給王老師寫信的情景歷歷在目。“上海不能沒有滬劇,滬劇不能沒有王派,今天有觀眾喜歡我,離不開王老師一字一句教導。”徐伯濤堅持在上海戲曲學校輔導學生,“一定要繼承好王派藝術,唱出王派風韻和味道,讓王老師一路走好。”
  王盤聲15歲從蘇州到上海,拜灘簧名家陳秀山為師,之後又進入由滬劇界前輩筱文濱組建的文濱劇團,1945年後漸成該團臺柱之一。解放後,文濱劇團改組為藝華滬劇團,王盤聲任副團長。上世紀60年代,王盤聲曾加盟上海滬劇團,參與《紅燈記》劇組,70年代後期與丁是娥合作演出《被唾棄的人》。此後,王盤聲所在的藝華滬劇團恢復建制,改稱新藝華滬劇團,王盤聲為此放棄了留在上海滬劇團的機會,回到新藝華。2014年,王盤聲獲第24屆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獎“特殊貢獻獎”,這是白玉蘭獎年度大獎第一次頒給滬劇演員。在滬劇界,有“十生九王”之説,即10個滬劇男小生中有9個是唱“王派”,足見“王派”影響力之大。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熱點推薦
戲曲圖集
860010-1140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