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經濟軍事歷史娛樂視頻圖片評論

一齣《謝瑤環》幾代梨園緣

聚焦·梨園 來源:北京晚報 2016年09月20日 15:32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曾經同臺演出過《謝瑤環》的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杜近芳、葉少蘭,分別擔任此次京劇電影《謝瑤環》總顧問和總導演,圖為杜近芳(左2)、葉少蘭(左3)與他們的弟子、京劇電影《謝瑤環》主演丁曉君(左1)、金喜全(左4)合影。

  杜近芳扮演謝瑤環劇照

  9月23日,由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杜近芳、葉少蘭分別擔任總顧問和總導演,丁曉君、王艷、金喜全、竇曉璇、張凱等優秀京劇演員主演的京劇電影《謝瑤環》舞臺版,將在長安大戲院演出,央視戲曲頻道將同步現場直播。

  新版“謝瑤環”雖“死”猶勝生

  丁曉君、王艷、竇曉璇這三位當代京劇舞臺上的優秀青衣演員,分別來自戰友京劇團、天津京劇院和北京京劇院,在京劇電影《謝瑤環》及此次舞臺版演出中,分別出演謝瑤環、武則天和蘇鸞仙。其實,她們三位都在舞臺上演繹過“謝瑤環”,此次三大青衣齊聚同一舞臺,同唱一齣戲,同拍一部電影,可謂當代《謝瑤環》演出傳奇。

  除三位“謝瑤環”聯手打造《謝瑤環》這個強強聯合外,《謝瑤環》劇組還呈現出年輕靚麗和“以老扶新”的特色。劇組演員平均年齡僅三十六歲,以這個年齡段的演員擔綱電影拍攝,在京劇電影工程中尚屬首次,也充分展示出京劇的後備力量。主創、顧問團隊則經驗豐富、實力強大:京劇表演藝術家杜近芳擔任總顧問,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葉少蘭擔任總導演,蘇移、吳江擔任藝術顧問,這些資深藝術家組成的主創顧問團隊,不僅為青年演員保駕護航,而且也為電影拍攝工程把脈,為電影拍攝成功增大了保險系數。

  此次《謝瑤環》作為“京劇電影工程”首批劇目入選作品,不僅將被再次搬上舞臺,還將被拍攝成為電影。擔當該劇總導演的葉少蘭為此對該劇進行了重新加工、整理,在充分尊重田漢原創的基礎上,使其呈現出了不同以往的全新風貌。尤其在結尾處理上,與以往版本皆有不同。

  《謝瑤環》原是一部悲劇,身為武則天朝廷書吏女官的謝瑤環,冒死為民請命,女扮男裝奔赴江南,深入虎穴,秉公執法,護法為民,勇於擔當,清廉義正,懲惡揚善,為國捐軀,彰顯了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與氣節。但由於謝瑤環最後是被酷刑折磨致死,結局太過悲情,為了讓戲迷更能夠接受,因此該劇結尾曾經改編為謝瑤環沒有死,而是和袁行健二人歸隱民間;甚至還曾經被改編成謝瑤環和袁行健得到武則天賜婚,繼續前往民間體察民情。雖然這樣的大團圓結局喜聞樂見,但也沖淡了原著的警世力量。

  這一次,葉少蘭擔任該劇總導演,充分尊重原著思想,保留了謝瑤環犧牲的情節,但是加重了犧牲之後的一段夢幻場景。在夢幻中,實現了謝瑤環生前為民請命、希望老百姓過上好日子的願望,老百姓都得到了農具、田産,轟轟烈烈涌向謝瑤環,非常感激她。大家共同祭拜謝瑤環的時候,好像又看到了她,聽到了她從宇宙中傳出的聲音,看到她的理想化身走來了,謝瑤環的形象再現,讓其為國犧牲的精神更加震撼人心,催人淚下。

  葉少蘭説:“這次有幸和杜老師一起合作,對《謝瑤環》進行了重新整理。為了使謝瑤環這種精神更加震撼,我們把結尾夢幻部分展開了,更加突出了謝瑤環這個人物偉大的精神,讓其光芒四射,永存人間。其他人物的特色也都進行了加工,比如武則天這個角色就借用了尚派的唱腔特色,更加突出人物性格。”

  兩代“謝瑤環” 再續“杜葉”情

  京劇《謝瑤環》是上世紀60年代初由著名劇作家田漢先生根據碗碗腔《女巡按》移植改編,為杜近芳量身打造的一齣集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于一身的經典名劇,也是杜近芳的代表作之一。

  杜近芳生在京劇最為隆盛的民國末期,10歲起即登臺演唱,13歲時拜在被稱為“通天教主”的京劇大師王瑤卿門下,受到王瑤卿悉心教導,也奠定了其日後大紅大紫的藝術命運。1949年,王瑤卿給遠在上海的梅蘭芳寫信推薦自己這位年僅17歲的愛徒,從此之後杜近芳也成了梅蘭芳最心儀的弟子。作為兩位京劇大師的親傳弟子,杜近芳憑著先天的聰穎和對京劇藝術的執著追求,創造了大量感人至深的舞臺藝術形象,其藝術風格兼容梅(蘭芳)、王(瑤卿)而有自己的創造,既有婀娜嬌艷之美,又具剛勁堅實之力。

  新中國成立之後,杜近芳于1951年加入中國戲曲研究院京劇實驗工作團(國家京劇院前身),長期與李少春、袁世海、葉盛蘭等藝術家同臺合作演出,又得到文壇大師田漢、才子導演鄭亦秋的扶助。田漢為杜近芳量身定制,由田漢、鄭亦秋、杜近芳聯手打造的大戲《謝瑤環》,自1962年首演以來就廣受歡迎,久演不衰,成為其代表作之一。劇中,因為謝瑤環要女扮男裝私訪民情,因此演員要跨青衣和小生兩個行當,極大發揮演員表演才能,同時,也極考驗演員的功力。杜近芳的表演清新明快,柔美大方,融青衣、小生於一體,賞心悅目,光彩照人。

  上世紀70年代末,《謝瑤環》復排演出受到社會各界強烈追捧,當時在人民劇場售票處排隊購票的隊伍浩浩蕩蕩,從護國寺一直蜿蜒到積水潭,人們對文藝的熱情、對田漢的懷念、對杜近芳的熱愛都由此盡情釋放。幾十年來,該劇久演不衰,幾代藝術家許多優秀演員都學演此戲,成為各大劇團不可或缺的常演劇目。

  正如當年王瑤卿、梅蘭芳兩位京劇大師慧眼識珠,培養出了杜近芳這位一代名伶;而杜近芳、葉少蘭兩位藝術家在80後青年京劇演員丁曉君身上付出的心血,也是梨園一段佳話。2006年,戰友文工團優秀青年演員丁曉君拜師杜近芳,成為杜近芳入室弟子。丁曉君本人嗓音條件極好,完全能勝任繁重唱功,同時她軍人的氣質很符合謝瑤環的人物要求,因此杜老將《謝瑤環》悉數傳授給了愛徒曉君。2008年,丁曉君還憑藉該劇奪得全國青年京劇演員電視大賽金獎。

  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葉少蘭的父親,是京劇“葉派”小生創始人葉盛蘭,葉盛蘭和杜近芳合作多年,是京劇舞臺上光輝奪目的黃金搭檔。但當年首版《謝瑤環》排演之時,葉盛蘭病重,劇中男主角袁行健一角改由李金鴻出演。1979年,中國京劇院復排《謝瑤環》,杜近芳第一時間要求跨團和葉盛蘭之子葉少蘭合作,再續“杜葉神話”,那也是葉少蘭第一次和杜近芳合作演出。葉少蘭對杜近芳的愛徒丁曉君也是呵護有加,他們二人都為戰友京劇團演員,葉少蘭不僅平時就對丁曉君給予很多指點和鼓勵,而且年過七旬還為丁曉君跨刀,與她同臺合演過《謝瑤環》。

  因此《謝瑤環》這出經典名劇,不僅演繹了揚善懲姦的忠臣才女和美好浪漫的愛情故事,也同時詮釋著幾代京劇藝術家割不斷的情義和戲緣,割不斷的似水流年。

  本報記者王潤 J069 文並攝

  鏈結

  京劇電影成規模

  利用電影手段對傳統京劇進行保護、推廣、傳播的拍攝京劇經典傳統大戲電影工程(簡稱京劇電影工程),是由中央領導同志倡導,在文化部、國家廣電總局,北京、天津、上海市委宣傳部的支持下,在京劇電影工程領導小組的具體組織下,由國家京劇院、北京京劇院、天津京劇院、天津市青年京劇團、上海京劇院、中國戲曲學院、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電影(集團)有限公司、天津北方電影集團有限公司以及首都京胡藝術研究會、上海視覺藝術學院共同參與的一項弘揚民族文化和京劇藝術的工程。

  迄今為止,京劇電影工程已經完成了《龍鳳呈祥》、《霸王別姬》、《狀元媒》、《秦香蓮》、《蕭何月下追韓信》、《穆桂英挂帥》、《趙氏孤兒》、《乾坤福壽鏡》、《勘玉釧》九部京劇傳統經典劇目的電影拍攝工作。《謝瑤環》是“京劇電影工程”首批劇目的最後一部入選作品。2017年4月,京劇電影《謝瑤環》將與《穆桂英挂帥》、《趙氏孤兒》、《乾坤福壽鏡》、《勘玉釧》等一起參加第七屆中國北京國際電影節。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熱點推薦
戲曲圖集
860010-1140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