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總結會現場
《明朝那點事兒-審頭刺湯》導演白愛蓮發言
中新網9月12日電 2016年“北京故事”優秀小劇場劇目展演持續演出一個月後收官了,針對展演的總結研討會近日召開,與會業內人士、專家表示,“北京故事”這一文化品牌已經成為了北京小劇場標誌性、品牌性項目。
“北京故事”品牌價值最大化
展演活動由北京市文化局主辦,自3月起開始公開的作品招募,來自全國的50余部作品提交資料,18部作品入圍展演。整個展演活動分為“北京故事”和“小劇場戲曲”兩大板塊,以戲劇、舞蹈為主的“北京故事”板塊共有11部優秀作品進行演出,以各戲曲門類小劇場創新為主的“小劇場戲曲”板塊共有7部優秀作品。正式演出自8月1日持續至8月31日,36場演出在北京12個劇場舉行,直接觀眾人群過萬人,直接及間接影響覆蓋人群過數千萬人次。
其實,北京市文化局于2012年舉辦了第一屆“北京故事”小劇場優秀劇目展演,至今已經辦到了第五屆。“北京故事”這一文化品牌已經成為了北京小劇場未來乃至全國的一個標誌性、品牌性項目。
此次展演不僅面向北京的創作團體及創作者,更是第一次把視角擴大到全國範圍內,旨在打造“大北京”的文化概念,讓其他更多城市的院團、劇組了解“北京故事”,參與“北京故事”。所以,今年有福建省梨園戲傳承中心的《禦碑亭》、遼寧人民藝術劇院《秘而不宣的日常生活》以及來自廣東的粵劇《浮世三生夢》三個非北京地區劇組入圍,他們都表現出不俗的票房和口碑,給北京的同行帶來了更多形式的表演藝術經驗,也給北京的觀眾帶來了不一樣的觀劇體驗。
中國戲劇文學學會副會長梧桐表示:“北京故事這五屆我都在參與著,五屆推出了很多的作品,非常值得欣喜的是到這一屆形成了一個良性的戲劇生態模式。這個良性生態太重要了,不是票價高低、觀眾多少,而是從組織方、運營方、策劃方,從這個活動的臺上台下幕前幕後等多方的配合的結果,北京故事這一屆把它給理順了。相關的所有的戲劇性的活動,這一屆活動的價值特別大”。
小劇場戲曲受年輕觀眾熱捧
近年來,小劇場戲曲成為小劇場戲劇演出中一支重要的成長元素。今年為了進一步拓寬小劇場演出形式,弘揚中國傳統文化,主辦方加大了“小劇場戲曲”板塊的劇目入圍數量,鼓勵傳統戲曲院團積極創新,創作出與當代社會審美觀、價值觀更加契合的小劇場戲曲作品,吸引更多的觀眾走進小劇場品味傳統文化的新魅力。今年展演最大的亮點就是兩個外地進京的地方戲種——老戲新編的梨園戲《禦碑亭》 和90後團隊打造的粵劇《浮世三生夢》。除此之外《明朝那點兒事-審頭刺湯》、《斷腸辭》、《望鄉》、《三岔口2016》、《古城暗戰》都在年輕觀眾中有著非常好的口碑和市場活力。
北京戲劇家協會駐會副主席、秘書長楊乾武説:“中國有一個特別好的全世界都獨一無二的東西,就是我們的戲劇。只有中國有兩大戲劇母體,西方的話劇和中國的戲曲,中國的這兩大母體能夠融為一體,是很有未來的。”在“北京故事”上,這兩大戲劇母體的深度對話、交流和融合非常值得在未來小劇場的創作上繼續深入探討和發展。
在會上,承辦方寬友文化總經理高建城對此次整個展演進行了總結彙報。展演的整體宣傳運營工作從4月份開始開展,建立並運營“北京故事優秀劇目展演”公眾賬號。截止目前,共撰寫了80篇原創文章,其中涵蓋了“北京故事採訪系列”、“展演創作者採訪系列”,以及“展演演出介紹系列”等。在不足5個月的時間裏,吸引粉絲超1.1萬人,文章平均閱讀量接近2000,單篇圖文最高閱讀量,突破20000。賬號不僅為“北京故事”品牌收穫了一批忠實粉絲,更是為觀眾們帶來了許多福利和便捷,成為展演與觀眾溝通最及時有效的平臺。
為充分了解廣大觀眾對於本次展演的真實反饋情況,在展演的36場演出現場,均進行了調查問卷。調查顯示,觀眾對於“北京故事”觀看內容的滿意度為91%,劇場觀演環境滿意度為86%,票價設置是否合理的滿意度為88%;口碑傳播成為小劇場觀眾獲取信息和促成觀演的最重要原因;在“觀看本劇原因”的調查中,“與朋友約會”成為重要原因之一,而最多選擇此原因的劇目,絕大多數都為都市題材或形式感強的作品;購票觀眾比例正在上升,成熟的劇場或穩定的創作品牌是觀眾自主購票觀演的保障;針對小劇場演出類型,最主流的觀眾群體是18-30歲的觀眾;小劇場戲曲觀眾,主流人群為30歲以下觀眾。
北京市文化局舉辦“北京故事”優秀小劇場劇目展演,旨在真正推動小劇場戲劇的發展,為小劇場戲劇的良性發展做好服務工作。希望通過小劇場展演,對小劇場發展生態的建設有研究、有判斷及有很好的推動作用。如何營造出最適合小劇場發展的環境和業態是北京市文化局最關注的事情。整個北京城市的文化活力有賴於戲劇文化活動的推動,而整個戲劇行業的發展則依靠最有活力的小劇場戲劇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