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名家視線 | 相關新聞 | 現場傳真 | 紀錄片觀摩 | 解説詞賞析   返回首頁>>
 
 
 

卷首語

“中國人文紀錄片之路”探索 

 隨著《故宮》、《江南》、《玄奘》、《再説長江》相繼在央視黃金時段播出,它取得的市場效應和文化影響似乎成為一條可以探索、模倣的道路。相應地産生了此類紀錄片創作是否有模式,該何去何從,承擔了怎樣的歷史、文化使命等一些亟待探討解決的、有深度的文化問題,促使中央電視臺總編室研究處與《讀書》雜誌聚集五十余位中外專家學者共同探討“中國人文紀錄片之路”。詳細>>
 [視頻報道] [歷史紀錄片,另一種可能]

名家視線

李伯重:人文紀錄片有助建立國人精神家園

胡智峰:人文紀錄片能夠提升電視知識含量

周亞平:紀錄片創作拍攝需要懷揣文化夢想

楊曉民:透過人文紀錄片反觀社會轉型成敗

何蘇六:任一種紀錄片都特別需要人文精神

尹鴻:不可忽視大眾傳媒對人文紀錄片的影響

孟悅:人文紀錄片尚缺足夠的人文空間表現

王銘銘:人文紀錄片還可挖掘人以外的東西

高峰:給紀錄片創作提供良好平臺刻不容緩

張旭東:人文紀錄片應重視加強內容真實性

 
>> 現場傳真 更多>>
中央電視臺副臺長高峰
中央電視臺副臺長高峰
<江南><徽商>總撰稿楊曉民
<江南><徽商>總撰稿楊曉民
中央臺總編室研究處處長王甫
中央臺總編室研究處處長王甫
紀錄片《江南》導演周亞平
紀錄片《江南》導演周亞平
紀錄片《故宮》導演周兵
紀錄片《故宮》導演周兵
紐約大學教授張旭東
紐約大學教授張旭東
清華新聞傳媒學院教授尹鴻
清華新聞傳媒學院教授尹鴻
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教授汪暉
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教授汪暉
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呂新雨
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呂新雨
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李伯重
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李伯重
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教授彭吉象
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教授彭吉象
《讀書》雜誌副主編李學軍
《讀書》雜誌副主編李學軍
>> 價值篇
孟悅:人文紀錄片介入能紀錄歷史發展變化
胡智峰:人文紀錄片能夠提升電視知識含量
李伯重:人文紀錄片有助建立國人精神家園
楊立華:人文紀錄片能傳達文化最地道味道
孟悅:人文紀錄片能拓展人文空間找回精神
>> 要素篇
何蘇六:紀錄片表達出思想觀念才有生命
尹鴻:不可忽視大眾傳媒對紀錄片的影響
楊曉民:《江南》是作家電視 創作較寫意
孟悅:紀錄片對空間的解讀能夠體現文化
何蘇六:任何紀錄片都特別需要人文精神
>> 專家爭鳴
顧錚:經紀錄片闡釋的歷史可能造成誤解
呂新雨:人文紀錄片專家小人物誰是主體
周兵:紀錄片文學化創作可再"固執"一點
彭吉象:紀錄片中人文紀錄片更像專題片
顧錚:人文紀錄片與詩畫紀錄間存在矛盾
>> 意圖篇
周亞平:紀錄片創作需要懷揣文化夢想
楊曉民:透過人文紀錄片反觀社會轉型
周兵:創作《故宮》我們懷揣三個理想
王銘銘:紀錄片還要挖掘人以外的東西
周亞平:人文紀錄片在文化危機中突圍
>> 不足篇
呂新雨:紀錄片要打破歷史敘述封閉性
張旭東:人文紀錄片需擺脫"文化"窠臼
孟悅:人文紀錄片缺足夠人文空間表現
李伯重:人文紀錄片需要正確的歷史觀
呂新雨:人文紀錄片要去反思如何敘述
>> 專家建議
高峰:東方傳統是人文紀錄片創作靈魂
程凱:紀錄片要平衡影像與歷史的關係
張旭東:人文紀錄片應重視加強真實性
顧錚:人文紀錄片結合社會學避免濫情
高峰:給紀錄片提供良好平臺刻不容緩
>> 相關新聞 更多>>
>> 名家視線 更多>>
>> 觀摩紀錄片 更多>>
>> 解説詞賞析 更多>>

與會專家

李伯重

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

呂新雨

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廣播電視係教授

王銘銘

北京大學社會學人類學研究所教授

程 凱

中國社會科學研究院文學所教授

顧 錚

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教授

楊立華

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

孟 悅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東亞係教授

汪 暉

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教授

張旭東

紐約大學東亞係教授

李 零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

彭吉象

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教授

尹 鴻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

胡智峰

中國傳媒大學教授

何蘇六

中國傳媒大學電視與新聞學院教授

李學軍

《讀書》雜誌副主編

高 峰

中央電視臺副臺長

劉效禮

中國紀錄片學會會長 中央電視臺高級編輯

楊曉民

中央電視臺一級文學編輯

王 甫

中央電視臺總編室研究處主任

張利生

中央電視臺總編室研究處副主任

周 兵

中央電視臺編導 《故宮》總編導

周亞平

《江南》總導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