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呂新雨:人文紀錄片中專家與小人物要誰做主體?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7月19日 18:32 來源:CCTV.com

  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呂新雨教授在研討會上提出:“紀錄片的導演,不可能同時是專家,不可能同時能處理那麼多史料。那麼,在這個過程中,一些紀錄片他們在史料處理上是非常慎重的。前一段時間《鄭和下西洋》這個片子我非常喜歡,因為它的史料處理得非常好。這是特別有爭議的。沒有任何影像資料,沒有定論的史料存在的,但是他們要做這樣一個片子的時候,他們把所有的史料的來源和爭論,都擺出來了,在過程中他們去考證,比如他們去南洋,去馬來西亞,去看史料所説的東西,影像自身功能就出來了,這個片子本身不會出現,可能不太容易出現像剛才李教授(李伯重)説到的那些問題。我自己沒有判斷史料真偽的能力,這個片子不提供給我這個東西,它只敘述,不説這個史料從哪兒來的,憑什麼拿出這些判斷,所以會給觀眾誤讀。那种經典的敘述是,先設一個套,在片子結束的時候把這個套解開,但是我個人在看的時候,如果不是聽李教授那番話,我可能還是覺得很震驚于他的解説本身。我肯定有懷疑,但是我不敢,我的懷疑沒有立足之處,對這些紀錄片中我們怎麼處理史料的關係,我們能不能把這個爭論擺出來,作為片中一個結構存在。接下來就是和專家的關係,專家在片子裏的出現,是敘述的一種結構,提供兩種功能,一種是提供材料的來源,史料從哪兒來的,是這個專家説的,專家在很大程度上證明史料的來源,也可能強化權威感,解説詞是這樣説的,專家也是這樣説的,是互相印證的方法,基本上人文紀錄片都有大量專家的採訪。

  紀錄片,如果是人文類,它的主體性到底在哪,誰闡釋誰的問題。除了專家來説,我們還有沒有通過別的話語來闡釋。比如,像徽州有很多老百姓,他們話語的敘述,他們坐在傳統的村子裏,他們的村子在日漸變化,他們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對徽州,他們對江南,他們的理解怎麼樣,而不是直接把鏡頭,一下就跳過了近百年的革命,歷史的變化,直接跳過去,好像革命之後,或者説革命之後的江南,它還是江南嗎?或者社會主義之後的徽州它還是徽州嗎?如果它還是的話,那我們怎麼樣去理解這個題目中的徽州和江南呢,所以在片子的採訪,或者説個人的故事,這其實也是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對專題片,或者我們的一個貢獻,我們重新理解小人物,或者百姓的生活,他們個人的歷史。我們認為這些部分,有沒有可能進入到所謂的人文類,或者説歷史類紀錄片的敘述中來呢,有沒有可能讓所謂精英紀錄片,也開放出一個不同的視角,讓不同視角,能夠進入進來。進入歷史的敘述呢,這也是我的一個看法。”

責編:王麗華

1/1頁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