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李鐵映作全國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關於節約能源法實施情況的報告時説:建設節約型社會亟待提高認識,更新觀念。發展不應是單純的經濟增長,不應是能源資源的巨大消耗和浪費,不應是吃子孫飯、斷子孫路。發展應該而且必須是可持續的,應該而且必須是節能環保的,應該而且必須是人與自然和諧的。增長與節約不是對立的,而是相輔相成的,增長必須節約,節約才能增長。節能,是一場深刻的改革。節約是一种經濟增長方式,更是一種國家發展戰略;節約是一種態度,更是一種文明。(8月28日《人民日報》)
我國是能源資源嚴重短缺的國家,特別是近幾年,我國經濟的持續高速發展使我國能源消費呈現快速增長的態勢,加之我國節約優先的方針沒有得到落實。如國家在節能方面投入的比重低,並且在逐年下降,能源效率投資佔能源總投資的比例由1983年的13.2%下降到2003年的4.5%。據有關部門統計:我們的能源利用效率只有33%,比國際先進水平低10個百分點左右。能源消費急劇增長,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已成為我國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最大制約,直接威脅國家經濟安全。同時,與此伴生的是日漸突出的環境污染問題,嚴重影響了我國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進程。正如有關專家所言:環境壓力對我國能源發展戰略造成巨大挑戰,協調經濟發展和環境的關係、能源結構轉換和環境的關係是我國21世紀前20年要解決的重大課題,處理不好會嚴重影響我國經濟和社會全面發展。因此,做好節能降耗的加減法對我國環境建設尤其重要。
做好節能降耗的加法就是要大力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減少能源消耗對環境的污染。當前,我國的環境污染為典型的能源消費型污染,而以煤炭為主的能源結構和單一的能源消費模式是造成能源環境問題不可忽視的原因。據了解,目前全國85%的二氧化碳、90%的二氧化硫和73%的煙塵都是由燃煤排放的,大氣污染中僅二氧化碳造成的經濟損失就佔GDP的2.2%。因此,調整能源結構、鼓勵使用新型的能源方式迫在眉睫。筆者認為:當前關鍵是要積極開發利用新的可再生能源。據有關資料顯示:世界上主要國家為了應對溫室效應,都積極開發利用新的可再生能源,包括風能、太陽能、海洋能、地熱、生物質能等。世界能源委員會的預測,到2020年新的再生能源將提供全球能源需求的30%,每年可減少約3600百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約為目前全球每年排放量的30%。我國目前除重點搞好風力發電場的建設外,還要扶持太陽能、地熱能、潮汐能和生物質能的發電試點和研究工作,因地制宜建設更多的可再生能源電站,以減少消耗煤炭對環境造成的污染。
做好節能降耗的減法就是要在能源消耗和使用中採用先進技術和工藝,既可以降低企業對能源等重要資源的投入,從而降低生産成本,同時減少能源消耗本身就降低了與能源相關的環境污染。當前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一是工業鍋爐大型化,我國約有60萬台工業鍋爐,年耗煤約4億噸,但鍋爐平均熱效率僅60%左右,原因是鍋爐容量小、效率低、污染大、煤耗高。我國應採取熱電聯供、集中供熱或分片供熱系統以取代分散的小鍋爐。二是火電機組近代化。我國供電平均煤耗比工業發達國家約高三分之一,主要原因是火電機組設備落後,效率低。因此一方面需更新改造中壓中等容量機組,改造小型機組,更重要的是儘快發展亞臨界和超臨界機組,降低煤耗。三是城市煤氣化。全國城鎮民用炊事用煤一年達6500萬噸以上,但是利用效率僅15%,若改燒煤氣其效率可提高到50%。三是在搞環評的前提下加快水電開發。據有關資料顯示:我國可供開發的水能資源為3.79億千瓦,但目前開發利用程度還不高。而水能是可以再生的清潔能源,運行費用低,無大氣污染問題,加快水電發展有利於改善我國電力工業結構,降低煤炭消費量對環境造成的污染。
為真正做好節能降耗的加減法,還需要強有力的法制保障。為此,還要儘快修訂節能法,建立“誰節能,誰受益”的機制,徹底改變過去先污染後治理的壞習慣。正如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李鐵映所説:“加法”是增長,“減法”也是一種增長。但願各地在節能降耗方面能出實招下真功夫,不搞形式主義,不搞環境污染治理方面的“貓捉老鼠”遊戲,真正還藍天碧水新鮮空氣于廣大群眾,讓人與自然長久和諧相處。(作者:大別山小銀子)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責編: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