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顧海兵等人選擇了中國知名度比較高的17所大學,以其財經類學院或係為對象,對其近親繁殖程度進行了具體調查與統計分析,並對比了海外6所知名大學的財經類學院或係。統計分析表明,中國大學的近親繁殖程度平均值(近親繁殖程度)為0.654,要比海外高5倍。
眾所週知,近親(直系血親與三代以內的旁系血親)是不允許結婚的,因為近親繁殖的下一代幾乎都是低質量的,基本上是一代不如一代。同樣,一個社會組織,如果要充滿活力,要不斷創新,也就不能搞近親繁殖,應該是五湖四海,應該是多樣化。有關專家指出:對高等學校教學質量來説,如果要成為一流大學,要培養出優秀學生,其教師也是不能近親繁殖的,即本校畢業的學生或研究生是不應該直接或一直留在本校做老師的。但是,目前的現實卻是中國高校近親繁殖嚴重,特別的,越是知名度高的大學,其近親繁殖程度越是嚴重。
“近親繁殖”的負面影響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現在五個方面,一是受師生、同學等關係的影響,不利於開展學術爭論;二是都來自同一個學校,學術思想、學術觀點具有同一性,缺少創新觀點;三是“近親繁殖”過多,還可能存在“排外”的觀念,不利於形成團隊精神,不利於形成攻關的合力;四是可能滋生學術腐敗;五是不利於培養優秀畢業生,最終可能形成惡性循環,不利於中國高校能健康發展。
既然高校近親繁殖有如此多的負面作用,那當前關鍵就是要防止近親繁殖。如何防止或避免呢?首先應計劃生育一樣,出臺相關政策,禁止高校近親繁殖。如本校的本科生不允許考本校的研究生,本校的各類畢業生,未到其他學校學習過,不允許在本校任教等。
其次鼓勵各高校從其他學校引進人才,鼓勵高校之間教師像地方領導幹部一樣開展異地交流任教。鼓勵工程技術人員、廠長經理、地方領導到高校開展學術交流或開展學術講座,這樣也有利於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再次各高校要分期分批選派教師到其他高校進修,鼓勵教師跨專業進修,進一步拓寬思維,進一步開闊視野,有利於形成創新氛圍。
伴隨世界科學技術綜合化、整體化、系統化的趨勢,高校內部不斷演化出新的知識領域和新興的學科,甚至設立新的基層係所,大學組織的任務顯得日益錯綜複雜。此外,知識經濟時代將把高校推向社會生活的中心,成為社會發展的“軸心機構”,大學與政府、企業界的關係越來越緊密,政府官員、企業界人士、社會公眾都增強了了解和控制高等教育的雄心壯志,高校的“象牙塔”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同時,高校是社會各行各業的縮影,社會環境的任何變化,都會關涉它的發展、變遷,任務複雜已成為一種必然趨勢。這就要求大學領導人學會放權,尤其是把學術權力下放給知識分子,而學術自由、學術自治也正是高校的傳統精神。這期待各高校要真正走出“象牙塔”,廣泛地社會各界開展交流與合作,進一步提升創新理念,不斷“優生”“優育”,為中國培養更多的創新人才,進一步提升中國的競爭力、增強綜合國力。(作者:大別山小銀子)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責編: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