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原創] 如果新聞失去了真實性 |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7月26日 15:20 來源:
據中新社報道,青海某地冒領教育經費、某農村子女交不起學費自殺、某學校無就業協議不發畢業證明等三條新聞系不實新聞。教育部新聞發言人王旭明在今天下午的教育部例行新聞發佈會上做出如上表示。
虛假新聞屢屢見諸報端,對社會造成的影響是惡劣的,後果是嚴重的。最典型的要數2006年7月6日,中華網和百靈網等網站相繼發佈的那條“山村女人被蟒蛇活吞”的新聞,説含山縣駱集一山村農婦在棉花地裏被蟒蛇生吞,網民們看到這則報道後不僅感到十分恐怖,而且特別震驚。可是後來因為疑點重重,含山縣委宣傳部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那是一條假新聞。還有今年6月15日的《東南早報》上也刊登過一則消息,説吉林省松原市寧江區出了個五胞胎“超級孕婦”,腰圍達1.75米,最多一天吃7頓飯,還只是七分飽。然而,這條引人關注的消息竟也是一場惡搞。原來,該孕婦竟將棉被塞進衣服裏冒充“胎兒”!
這些虛假新聞不僅影響了新聞的聲譽,影響了黨和政府的形象,而且更重要的是,造成社會不安定的重要因素。特別是像孩子考上大學因父母交不起學費自殺等的假新聞,對社會造成的影響極其惡劣。我總覺得,為孩子交不起學費而自殺的父母的心理承受能力太差,而且也沒有為孩子樹立起一個戰勝困難的好榜樣,孩子以後會不會也因為承受困難和挫折能力低下而重復父母之路呢?雖然確因有貧困父母因交不起孩子的學費而自殺的事情發生,但是這畢竟是少數,而且我覺得更多的可能是這些貧困的家庭並沒有被真正地上報到有關政府部門,如果上報到政府有關部門,我相信,這些問題不可能不會得到解決的。現在各大院校推出的學生無息貸款等,不就是想著力解決這部分孩子們的學費問題麼?看問題要從正反兩方面看,不要用絕對的眼光來看問題,而更多的應當以相對的眼光來看。如果總是“以點帶面”,不僅是對自己看問題的傷害,而且是對整個社會的傷害。
媒體不能出於自身生存和發展的需要,從而來製造一些對公眾産生衝擊力的吸引眼球的新聞,也不能為了片面滿足讀者好奇心來製造一些轟動效應,而置新聞的真實性與媒體的公信力於不顧,讓公眾陷入不加辨別、以訛傳訛的泥潭。試想,新聞一旦失實,不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和基本條件了嗎?同時不是也違反了新聞報道的基本要求了嗎?和那些小道消息又有什麼不同?
真實性是新聞的生命,失去了真實,還有什麼意義可言?諸如我今天有感而發的這個“教育部否認某農村子女交不起學費而自殺”的假新聞,對社會造成的危害之大難道説不是巨大的嗎?影響不壞嗎?可以説,這樣的失實的報道不僅反映了一個新聞工作者不負責的工作態度,而且對我們政府的公信力也造成了巨大的殺傷。
常言道:新聞是黨政機關的喉舌,如果黨的喉舌被別有用心者非法利用,造成人民群眾對我們的黨和政府報以懷疑和貶損,那麼,是不是該建立一個長效機制,遏止這樣的事情發生呢?説實話,這樣的假報道以後還是儘量少出現為好!(齊君睿)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責編:任今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