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講壇》—《錢文忠解讀百家姓》第四部 (七) 2月14日播出
巴姓
巴(Bā)姓源出有四:
出自風姓:以水為姓。伏羲氏後裔叫後照,定居於巴水,即四川省東部。他的子孫就以巴水為姓,稱巴氏,住在紅色的山洞裏。這一帶的五個民族住在黑色山洞裏。由於信仰不同,他們常常互相爭鬥。後來協商用比賽選出一位共同首領。巴族代表務相贏得兩場(擲劍和賽船),所以當上了五族首領,後代多數也稱巴氏。
出自姬姓:以國為姓。據《元和姓纂》以及《通志·氏族略》載,周代有巴國,開始被封的國君是子爵。轄境相當於現在四川省旺巷,公元前316年並於秦。國君的後代就用原來的國名“巴”作為自己的姓氏,稱巴氏。
出自滿蒙:明清時期,滿族、蒙古族人遷徙中原後,有不少的滿人和蒙古人受漢文化影響,一部分從漢例,改為單姓“巴”氏。
出自巴克爾家族:自唐宋和大食對外交流頻繁,許多來自阿拉伯和波斯的穆斯林,沿著絲綢之路和香料之路來到中國西安和廣州,然後與當地女子通婚定居,逐漸形成一個以伊斯蘭教為凝聚核心的民族。他們漢化的姓氏為巴姓。
弓姓
據《姓氏考略》載, 春秋時,魯國有個公族叫嬰齊,字叔弓,是魯國的大夫。他的後代有用他的字“弓”作為姓氏的,稱為弓氏,世代相傳。故弓氏後人奉叔弓為弓姓的得姓始祖。
相傳黃帝有個兒子叫揮,因製造弧弓(即弓箭),被封于張,其後遂為弓氏和張氏。後來主管製造弓弩的官叫弓正。其子孫後代也以弓為姓,稱弓氏或以“弓正”為氏。弓姓源出多是和弓箭有關:不論以官職名稱為姓還是後來以職業為姓,都是和弓箭、兵器相關。據考證弓姓起源有八個,除兩個為少數民族姓氏漢化外,其餘六個中有五個和弓箭有關。
牧姓
牧氏是一個古老而悠久的姓氏。據《風俗通》一書指出,牧氏是黃帝臣子力牧的後代。力牧原來是一個畜牧部落的人,他善於牧羊,還善於射箭,力大無比,後來就被黃帝請去做官,並被拜為丞相。他把天下治理得很好,很得黃帝的賞識。力牧的後人中,一部分保留了牧為姓氏的,也有的用他的名作為姓氏。這樣看來,牧氏是早在5000多年前黃帝之時就已經出現的。
軼事:
相傳上古黃帝在做了天子以後,經常為了沒有能幹的賢臣來輔助他鞏固王位,治理國家而發愁。有一天他做了一個夢,夢見有一場大風把地上的污垢刮得乾乾淨淨。接著又夢到有一個人拿著只有千鈞之力的人才能拉得動的強弩,驅趕著千萬頭牛羊。
黃帝夢醒後覺得很奇怪,他想了很久才恍然大悟:“風是象徵著號令,是執政者;垢字去掉土就是後,這就是説,有人姓風名後,就能職掌國政。
千鈞之弩是象徵有力者;驅趕牛羊千萬頭,是説他能夠牧(治理)民行善。這就是説有人姓力名牧,可以輔助治理天下。
於是黃帝立即下令尋訪,不久以後果然在海邊找到了風後,在大澤中找到了力牧。黃帝用他們兩個作為他的相,天下果然得到大治。力牧因為幫助黃帝治理天下,立了大功,他的後代於是以他的名字為姓,稱為牧氏。
隗姓
隗氏(Wěi 音委),也可以念成(Kuí 音葵)。隗氏在湖北棗陽一帶讀音為yǔ(雨)。
一、出自夏朝帝王后代。湯滅夏桀後,建立商朝,封夏朝王族的後代到隗作首領,並讓他們建立了大隗國,其國君稱大隗。大隗國一直延續到春秋時期,是楚國的同姓國公元前634年,被楚所滅。其後子孫以原國名為姓,稱隗姓。
二、據《左傳》記載,春秋時,狄人討伐廧咎如時,俘獲了他的兩個女兒淑隗和季隗。她們的後代以隗為氏,稱隗氏。
三、周代中原北部的遊牧民族赤狄人姓隗。春秋時,赤狄人活動於晉、衛、魯、邢一帶,開始同華夏族通婚。公元前六世紀末,晉國大舉進攻赤狄諸部落,赤狄人大多淪為晉國臣民,逐漸融合於晉人。赤狄後裔沿用隗姓,後來成為漢姓。
歷史名人
隗相:魏國著名孝子,侍奉母親非常孝順。母親嫌臟不願吃江邊水,必須得是江心的水才喝。於是,隗相就每次撐小船到江心汲水,但江流太急,小船又沒有依靠,每次汲水都很困難。可是有一天,江心中突然生出一塊大石,隗相的小船依到石邊,再不愁水急浪大了。人們都説是隗相的孝心感動了上天,所以稱"江石堂"。
隗炤:晉代術士,精通周易。臨終時他對妻子説:“五年之後的春天,有一個姓龔的人會來,他欠我錢。”五年後的春天,果然一個姓龔的人到來説:“我不欠你錢,你的丈夫自己有錢,他知道你會漸漸貧困,所以把錢藏起來以便日後供你使用。一共有五百斤金子,放在青色的缸裏,在屋子的東面,離墻壁一丈,地下九尺處。”隗炤的妻子依言挖掘,果然得到了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