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經濟軍事文娛視頻圖片評論

歐洲瀕死藝術“木口木刻”央美獲新生

旅遊首頁 來源:北京日報 2017年11月09日 16:31 A-A+

原標題:

  由中央美術學院主辦的“國際木口木刻版畫作品及文獻展”,昨起在中央美院美術館與公眾見面。這也是國內首次全面呈現木口木刻版畫這一傳統藝術的學術展覽。展覽匯集了英國、美國、比利時、法國、俄羅斯、保加利亞、意大利以及中國等9個國家100多位藝術家的200多件木口木刻藝術作品、珍貴木版和文獻書籍,涵蓋了從18世紀的藝術大師到今天的青年學生,跨越300年時空。

  人們尋常見到的木刻版畫大多為木面木刻版畫。所謂木口木刻版畫,就是用雕刻刀等工具,在木頭的橫斷面進行精心打磨、雕刻,並印製成版畫。這種工藝由於被雕刻面的質地細密均勻,沒有橫豎紋理的區分,因此可以刻製出更加精細的線條和微妙的層次變化。其最大特點就是精細的線條,無論是女人的髮絲,還是人體的肌肉線條,抑或是花草樹木,都清晰可辨。事實上,在照相術出現之前,要想把油畫印刷複製,只有依靠木口木刻才能實現。

  據了解,木口木刻出現于17世紀中期的歐洲,當時不啻于為衰落已久的木刻藝術注入一劑強心針,它的發明使木刻版畫以精緻的雕刻與銅版畫棋逢對手。中央美術學院副教授、執行策展人楊宏偉介紹説,當時法國一位雕版師巴比倫以耐磨的硬木橫截面作為版材,採用銅版的手推雕刀進行雕刻。由於版材緊密、雕刀精細,很快扭轉了木刻版畫的頹勢。

  而使木口木刻從沉寂中復興的,卻是英國插圖畫家兼出版家、被譽為“木口木刻之父” 的托馬斯·畢維克。他把木口木刻所刻製的圖像以精確的視覺方式予以傳達。最初,畢維克為一本名叫《寓言選》的圖書做插圖,他用銅版雕刀在黃楊木的橫截面上刻製圖像,這種方式很快成為最常用的製作插圖的方法。魯迅對此也不吝讚美:“畢維克的新法進入歐洲大陸,又成了木刻版畫復興的動機。”上世紀30年代中國興起的新興版畫運動,與此也不無關係。值得一提的是,主辦方特意從英國空運了數件托馬斯·畢維克的作品來京參展。

  然而好景不長,這門藝術經歷過輝煌後迅速走向衰落。“木口木刻這樣一種在歐洲瀕死的藝術形式在中央美術學院獲得了新生。”比利時安特衛普美術學院版畫系主任、本次展覽分策展人皮特·博斯蒂爾一再感謝中央美院對此次展覽投入的熱忱。他透露,如今在歐洲從事這門藝術的群體日漸縮小。他希望由中央美院發起成立的國際學院版畫聯盟能復興這門傳統技藝。

  “木口木刻版畫更為關注畫面本身,所刻人物和景色格外逼真。當觀看者讓想象馳騁于玄虛之間,可以很好地把傳承千年的中國版畫連接起來。”一位參展的中國版畫家介紹,世界公認最早的版畫是出現在中國唐朝的《金剛般若經》的扉頁木版畫,當木口木刻被重新接續,或為傳統藝術迎來新出口。

  展覽將持續至12月3日。

  • 國內
  • 出境
  • 視頻
  • 美食
  • 圖片
  • 遠方的家
860010-11280406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