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老年旅遊服務規範明日“上線”,規定“銀發團”行程要節奏舒緩
據新華社電 9月1日起,《旅行社老年旅遊服務規範》正式實施。銀發旅遊市場存在的趕行程、加自費、少保障等亂象會否得到實質改變?老年旅遊市場能否以此為契機,由一些旅行社視作的“雞肋”變為“香餑餑”,從而進一步做大市場蛋糕?
老年旅遊服務從此“有標可依”
即將實施的新規對旅遊景點、活動安排、交通工具、購物安排等老年人旅遊諸多環節的服務提出了明確要求。這對全國超過2億的老年人來説,無疑是個好消息。
“連續遊覽時間不宜超過3小時,可安排一定時間的午休”“連續乘坐汽車時間不應超過2個小時,每個景點應安排充裕的遊覽時間”“乘坐火車應安排座位,過夜或連續乘車超過8小時應安排臥鋪,宜儘量安排下鋪”……新規要求,老年團的行程要“節奏舒緩”,使行程安排更適合老年人自身的特點。
新規對老年旅客出行的軟硬體保障措施也格外重視。硬體上要求“客車上應配備輪椅、拐杖等輔助器具”;軟體上則要求“具備緊急物理救護等業務技能”的導遊/領隊全程隨團服務,“包機、包船、旅遊專列和100人以上的老年旅遊團應配備隨團醫生服務”。
數據顯示,目前我國老年旅遊市場佔整個市場的30%左右,這一市場具有錯峰出遊、旅遊資源“平峰填谷”的特點。江西光大國際旅行社相關負責人羅婷説,針對老年人較多的旅行團,新規中有很多降低風險、更好保護老年人的安排,包括不安排清晨深夜出遊、控制合適的遊覽時間、限制車程時長等。成體系的規範實施,對旅行社來説運營老年團時也更加有據可依。
市場沉疴,能否就此藥到病除?
記者調查發現,蘊含了巨大潛能的老年旅遊市場,一些旅行社依然是以低價為主要賣點,充斥著趕行程、加自費、少保障等亂象,亟待新規“利劍出鞘”。
上海老年學學會老年旅遊專業委員會與華東理工大學社會與公共管理學院發佈的《上海市老年人旅遊權益保障調查報告》顯示,參與線上線下訪問的老人中,有52.9%認為旅行社的誠信程度“一般”。線上訪問的老人中,有近三成認為外出旅遊未能享受到人格尊嚴。
“上車睡覺,下車拍照”,趕行程是當前老年團的一大特點。江西老人唐清蘭曾參加的一個台灣八日遊老年團,去程需要從江西萍鄉坐八九個小時的“綠皮火車”到贛州,再從贛州坐一晚上火車到廈門,接著坐輪渡到金門,回程才能坐飛機,在台灣期間還從台北到台中“跑了一大圈”。“每天醒了就是坐車趕路,看景點都是匆匆忙忙的。”
根據旅遊法規定,“經雙方協商一致或者旅遊者要求”的條件下可以安排自費項目,部分不規範的導遊便借此以“明則協商一致、實則威逼”的方式要求消費者參加自費項目。此次新規提出,“旅遊産品宜一價全包,不宜再安排自費項目”,杜絕了不規範導遊的“運作空間”。
江西財經大學生態文明與現代中國研究中心旅遊所所長曹國新説,新規對行業起的是引導性的作用,這一規定並非強制性,市場將如何反饋,還需時間來觀察。
觀察
今天的“雞肋”,明天的“香餑餑”?
由於老年人體質較弱、行動不便、服務要求高,老年旅遊市場安全風險相對較高、利潤空間相對較小,不少旅行社將老年遊市場看做“雞肋”,抱著能成團最好、不成團也行的心態,並不在這一市場主動宣傳和發力;有的旅行社甚至撤出了老年遊市場。
不過,專家指出,隨著我國老齡化程度加深,老年旅遊市場潛力巨大。江西光大國際旅行社電子商務部部長時婧潔認為,“有錢有閒”的老年人對品質遊的需求日漸增加,舒適型享受型老年旅遊將成為下一個“藍海”。針對老年人的需求和特點,量身定制的理療保健遊、生態養老遊、文化遊、郵輪遊等旅遊産品,在未來會成為擁有廣闊前景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