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記者劉傑、李曉玲 受氣候變暖、人類活動增多等因素影響,新疆區域的冰川近年來呈現加速消融態勢。為了保護乾旱區的這些“固體水庫”,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十三五”期間全面取締冰川旅遊。
自治區旅遊局黨組書記李冀東説,新疆冰川旅遊十幾年收入不到十億元,但是冰川崩塌、消融帶來的損失是不可估算的。“十三五”期間,新疆將取締冰川旅遊,建議相關旅遊設施逐步變為遠觀冰川的度假區。
科研數據顯示,過去50年,我國西北乾旱區每十年的氣溫上升速率為0.33-0.39攝氏度,明顯高於全國和全球平均水平。
在西北乾旱區,受氣候變化影響最直觀的體現就是冰川加速消融。我國共有46377條冰川,深居內陸的新疆冰川總數達18311條,冰儲量2623.47立方千米,約佔全國冰川總儲量的46.8%。隨著全球氣候變暖,新疆的冰川加速消融,許多小冰川已消融殆盡,極端水文事件增多,水資源供需矛盾加劇。
中科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研究員陳曦説,那些面積小、海拔低的冰川對氣候變化的響應最為敏感,天山區域冰川近30年退縮了15%-30%,20年後將退縮60%,50年後將退縮80%-90%。
位於烏魯木齊市西南部的天山一號冰川,是我國觀測時間最長、資料最為詳盡的冰川。然而,記者實地看到的冰川並不如想象中晶瑩剔透,反而有很多灰色、黑色物質。在消融劇烈的夏季,冰川表面形成多條冰面河,消融的水流汩汩而下。此外,冰川區域還不時看到飲料瓶、食品包裝袋等,還會經常遇到遊客進入冰川區域活動。
冰川資源具有不可複製性,是稀缺資源。“冰川保護不是將冰川封閉起來,而是遠觀亦美麗震撼。素面朝天,還其自然,回歸原生態。”李冀東介紹,新疆各地旅遊開發程度不一,但是要嚴守紅線,例如博格達峰、托木爾峰等世界級自然遺産有雄偉壯麗的冰川,在保護優先的前提下,遊客可通過其他多種方式觀賞,而不是非要身臨其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