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北京時間今天零時,2016中超聯賽冬季轉會窗口正式關閉——這意味著16強已經完成軍備競賽,即將迎接史上最“壕”的一個中超賽季。
回顧整個冬窗轉會期,中超的“購買力”令人震驚,首次超過英超成為全球第一。一個又一個國際知名的大牌外援陸續登陸中超,不斷刷新“標王”的新價位、國內球員的轉會身價也瘋狂飆升,難怪外界都把今年的中超戲稱為“中鈔”。瘋狂的“中鈔”能否讓中超真正蛻變為“世界第六聯賽”?這個問號恐怕要等這個賽季結束之後才能拉直。
引援大躍進 標王四易主
在這個冬季轉會窗口,廣州恒大已不是引援熱點的“領頭羊”,江蘇蘇寧和“升班馬”河北華夏幸福才是新主角。這兩傢俱樂部帶中超走進引援的超級“大躍進時代”。從初步統計數據上看,申花、上港、國安、魯能、富力和泰達在這個冬窗的投入加起來的總和也不及蘇寧一家。
蘇寧和河北之後,恒大、申花、上港、國安、魯能的投入也超過2000萬歐元,以上這7傢俱樂部被看做今年中超的“第一集團”,被外界媲美當年的“意甲七姐妹”。綜合中超16強在這個冬窗的總投入,比5年前的數字足足增長了近5倍之多。
在各大“豪門”的瘋狂投入之下,今年內外援的“標王”身價不斷“放衛星”。上港先以1850萬歐元簽下埃爾克森,打破了去年高拉特的轉會紀錄。蘇寧接著以2800萬歐元引進拉米雷斯,輿論譁然。
隨後,恒大用4200萬歐元買來馬丁內斯。誰知兩天后蘇寧再放“大招”,5000萬歐元引進特謝拉。與5年前的“標王”巴裏奧斯相比,特謝拉的價位竟然上升了近6倍。加盟河北華夏的阿根廷射手拉維奇雖然轉會價碼不高,但據傳俱樂部給他開出的年薪已經上升到近2000萬歐元,雄踞全球第三。
內援方面,今年標王是以1114萬歐元加盟申花的畢津浩,折合人民幣竟高達8000萬元。不少中小俱樂部也趁此次機會,高價售出身價暴漲的本土球員,其中以廣州富力、杭州綠城和遼寧隊最為典型。
外援融入難 管理成隱患
超級“購買力”並不意味著轉化為立竿見影的戰鬥力。在剛剛過去的亞冠首輪小組賽,中超BIG4已經暴露了這個問題,尤其是蘇寧,三個超級外援悉數上陣也未能在越南客場拿回3分。蘇寧目前的球隊班底已很豪華,但缺少名帥且沒有磨合的情況下,仍難稱一流強隊。這個問題或許會隨著新賽季中超的開鑼逐步改善。
今年涌入中超的天價外援有19人來自歐洲聯賽,其中6人參加過上賽季的歐冠。這班超級外援基本以南美球員為主,集中在進攻端,這與往年無異。其中巴西的國腳級球員多達7人,難怪連巴西國家隊主帥鄧加都準備收回“不從中超選國腳”的言論。
這些超級外援必須花時間來適應中超的環境、天氣場地飲食的差異以及融入新的戰術體系。而對各“豪門”俱樂部來説,如何管理這些超級大牌也是一個難題。過去幾年恒大成功的秘訣是俱樂部職業化的管理模式,比如怎樣平衡大牌外援與國內球員之間的利益關係,如何約束和激勵大牌外援,等等。像蘇寧的特謝拉,日前已經傳出“他只想儘快在中超賺夠錢然後返回歐洲聯賽”的消息。一旦在管理上跟不上,非但無法複製恒大的成功,甚至連鉅額的投資都只能打水漂!
青訓人才少 造天價內援
“恒大模式”的成功,除了投入和管理兩個方面,還有必不可少的一環是擁有大批國內一流的本土球員。目前的中超新貴儘管有足夠的資金想複製恒大的投入模式,但好的本土球員卻越來越少,幾近枯竭。畢津浩加盟申花的轉會費高達1114萬歐元,富力中後衛于洋被叫價9000萬人民幣——這在前兩年簡直是天方夜譚。
國內球員身價虛漲的原因,首要在於優秀的後備人才實在太少。於是,各大豪門今年在內援轉會市場上不得不為中國足球過去數十年積弱的青訓“買單”。在不惜用溢價10多倍的代價來換取國內所剩無幾的優秀本土球員外,大量在海外鍍金的“低齡國字號球員”也紛紛回流,比如1993到1996年齡段國青的徐新、李源一、韓鵬飛、謝鵬飛等人就相繼被多家豪門買斷。
內援天價、海外小將回流的行情,也令這個冬窗期的經紀市場陷入一片混亂。如果中國足協再不出臺類似NBA工資帽的政策,並鼓勵和引導俱樂部在青訓方面投入更多資金,中超的泡沫破裂點將提前到來。
80億元版權投資 能收回成本?
中超在這個冬窗瘋狂投入,源自去年中超版權賣出5年80億元人民幣的天價。5年版權的購買方在前兩年每年支付給中超公司10億元,後三年每年支付20億元,中超16隊每隊每年能獲得的分成平均不過數千萬元。但中超在這個冬窗的投入已超過20億元人民幣,這還未計算今年夏季轉會的支出和龐大的俱樂部薪資和運營費用,幾千萬的版權分成恐怕是杯水車薪。
80億版權的購買方能否“回本”目前無法判斷,這需要觀察中超往後5年的表現。目前版權購買方將中超未來兩個賽季的獨家新媒體版權賣出27億元人民幣,這是豪賭中超的前景。但能否賭贏?依然是個未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