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體育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直播點播NBACBA國足中超歐冠英超意甲德甲數據客戶端策劃

青春中國 聚力前行——第一屆全國青年運動會開幕

體育資訊新華網 2015年10月19日 08:15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新華網福州10月18日電(記者劉亢、沈楠、涂洪長) “紅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瀉汪洋。”一百多年前,中國思想家梁啟超用豪邁的語調描述理想中的“少年中國”。

   “畫條青春起跑線,吹響青春集結號……”在古城福州拉開序幕的第一屆全國青年運動會,用熱烈歡快的歌聲發出青春的邀請。

   未來九天,七千多青年健兒,將在這裡展示運動的魅力和魔力,交流成長的歷程和心得,傳播體育的精神和價值,用各自的青春故事演繹、揮灑出“少年中國”的勃勃生機。

   逐夢青春,砥礪意志;強健體魄,煥發力量。推開青運會這扇窗,透過躍動身影能看到青春中國的生動寫照,感受賽場激情能觸摸活力中國的強勁脈動。

   青運會變革孕育中國體育未來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半個月前,平均年齡24歲的中國男籃在長沙上演完美“青春風暴”,以全勝戰績重回亞洲之巔。與收復的王冠同樣價值連城的是周琦、郭艾倫、趙繼偉等青年才俊的銳氣,是易建聯面對宿敵哈達迪的霸氣。正帶隊參加福州青運會的籃壇宿將胡衛東,説起這屆男籃的高光時刻仍然激動不已:“他們是體育場上當之無愧的青春榜樣。”

   “人生能有幾回搏”,競技是對實力、勇氣和信心的考驗。

   “少年心事當拿雲”,青春唯有拼搏、進取和挑戰才不負年華。

   青運會,正是綻放青春、揮灑熱情、追逐夢想的體育盛會。這裡有對“更快更高更強”的不懈追求,更能見證青年人的成長、蛻變和超越。

   青運會接軌于青年奧運會,承接其注重教育和文化交流的理念。青運會脫胎于城市運動會,是重塑體育價值觀、承應中國體育轉型的重要平臺。

   百年現代奧林匹克運動,在迎來黃金時代的同時,也面臨持續發展的壓力。面向未來,國際奧委會選擇以青奧會為載體,讓體育在這個舞臺上進一步回歸本源,發揮其在青少年成長中不可替代的積極作用,以實現傳承奧林匹克精神、促進人類社會和諧發展的理想。

   從兵敗漢城到北京大捷,中國在“奧運戰略”的指引下大步流星成為競技體育大國;從參加奧運到舉辦奧運,中國人的百年奧運夢想得以一一實現。1988年誕生的城運會,作為“奧運爭光計劃”的一部分,見證了中國競技體育的輝煌歷程。鄧亞萍、姚明、林丹、羅雪娟、劉翔、孫楊……從城運會小試牛刀,到奧運會揚名立萬,是許多中國體壇明星走過的相同的道路。

   時過境遷,當金牌脫鉤於民族自信,隨之而來的是對體育價值觀的理性反思。在從體育大國邁向體育強國的道路上,向青少年傳達理性的體育觀,讓青少年擁有健康身心至關重要。

   從城運會到青運會,不僅是名稱的更迭,更是理念的革新。城運會以發掘競技精英為目標,青運會則是以競技為載體,讓體育回歸其強身健體、塑造人格的社會功能和教育屬性。

   江蘇省網球運動管理中心主任張健説:“在這片青春的賽場,獎牌其實並不那麼重要,戰勝自我、超越自我的精神才更可貴。”

   以競技促健身、寓教育于體育,首屆青運會設置了大量校園體育、全民健身、文化教育內容。百萬青少年陽光體育展示交流活動、校園健身操大賽、冠軍有約、志願+青運志願文化體驗活動、體育啟蒙活動……青運會的舞臺延展到賽場內外,力求讓青運理念、體育精神惠及更廣大的青少年群體。

   青運會所宣揚的,是公平、夢想、拼搏、友愛、理解和尊重的體育精神;青運會所培養的,是掌握運動技能、擁有強健體魄、具備正確理念、擁有體育精神的新一代中國體育人。青運會所培植的,正是中國體育的未來。

   體育教育轉型重塑“中國少年”未來

   寂寥的看臺,兩隊盡情奔跑的少年,幾位千里之外趕來觀戰的家長……這是17日青運會U16男足第二輪比賽中的一個普通場景。

   來自江西景德鎮的劉備戰和愛人一起,在空曠的看臺上為奔跑的兒子加油。劉備戰雖然“不懂足球”,但他明白足球給兒子帶來的變化,“孩子8歲開始進業餘足球學校,最初只是為了鍛鍊身體,但他喜歡上足球後,不僅身體結實了,而且也獨立、懂事多了”。

   “完全人格,首在體育”,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經如是説。

   青運會要培育的,正是“中國少年”的未來。

   伴隨著升學競爭的日益激烈和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中國青少年在營養水平提高的同時,身體素質卻連年下降。自1985年開始進行的學生體質調研顯示,中國青少年體質健康狀況持續下滑。這種令人憂心的現象引起社會強烈反響。

   未來的國之競爭,本質上是青年素質的競爭。身體孱弱的年輕一代,怎堪國家棟樑?

   面對嚴峻的態勢,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和共青團中央在2006年底聯合啟動陽光體育運動,隨後國務院在2007年發佈《關於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指出體育對青少年全面發展和國家未來競爭力的重要性,要求確保學生“每天鍛鍊一小時”。

   七年之後,教育部在2014年發佈的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監測數據顯示,大部分指標“止跌回升”。然而,冰凍三尺非一日可消融,培育健康的一代人非朝夕之功,尤須全社會的決心、耐心和恒心。

   近代著名教育家張伯苓指出,體育不僅能治“弱”,還能治“散”與“私”。

   2013年全運會,20歲的帆板選手馬嬌放棄比賽、搶救落水對手的行動感動了無數國人。網友讚其故事體現了真正的體育精神,“比金牌更有價值”。

   體育的教化作用不僅體現在競技賽場上,更紮根于普通校園中。出生在福建廈門的著名體育教育家馬約翰從清華大學建校初期開始,在那裏從事體育教學長達50多年。在他的影響下,清華大學形成了深厚的體育傳統。馬約翰認為,體育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全面發展人才的重要手段。它不僅能使學生獲得健康,更重要的是有利於道德品質的鍛鍊和培養。

   體育所崇尚的健康向上、積極進取、團結協作、尊重規則、公平競爭,都是合格的現代公民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張伯苓尤其看重集體球類運動的育人功能。他的主張在今天再次得到響亮的回應。

   2015年初,《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把足球列為中小學體育必修課,並確立到2017年佈局2萬所足球特色校的目標,從國家戰略的高度推進校園足球提速,發揮足球運動的育人功能,並以此帶動體育教育體制深入改革。

   少年強則國強。青運會,聯結起賽場和校園,期待著借助體育的力量鍛造出擁有“文明精神”和“野蠻體魄”的“中國少年”,扛起家國的明天。

   築夢體育強國 夢圓中國未來

   著名體育教育家馬約翰認為,體育運動的教育價值,不只限于運動場上,而且能夠影響整個社會。

   從眾多仁人志士對“東亞病夫”的不屈抗爭,到劉長春在洛杉磯奧運賽場上孤獨的背影;從張伯苓痛心疾首的“奧運三問”,到賀龍元帥“三大球上不去,我死不瞑目”的悲壯宣言……在很長的歷史區間中,國人心頭始終縈繞著一個體育強國夢。

   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和中國體育健兒51金的巔峰表現,圓了中國人的百年奧運夢想,中國以體育大國姿態笑傲世界體壇。然而,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從體育大國邁向體育強國仍然征途漫漫——職業體育發展滯後,全民健身形大於實,體育産業量小質低。

   2010年,57歲的田同生花了一年多時間、費盡辦法才湊到20多人前往雅典參加馬拉松緣起2500週年的紀念賽。那一年,中國總共只有十余場馬拉松賽事。但隨後幾年,路跑井噴,成為廣受青年追捧的時尚運動。北京、上海、廈門、杭州、廣州的城市馬拉松,因報名人數遠超名額數,紛紛進入“搖號”時代。

   越來越多的普通人開始挑戰自我、挑戰極限,他們中的一些人已經成為新的中國體育英雄。

   郭川,跳出富足安穩的金領生活,義無反顧走向大海,挑戰極限帆船,成為繼鄭和之後,又一個享譽世界的中國航海家。2013年4月,他創下40英尺級帆船單人不間斷環球航行的世界紀錄。今年9月16日,他率領國際船員完成了人類首次乘無動力帆船,以不靠岸不補給的方式穿越北冰洋“死亡航道”的壯舉。中秋之日,在家鄉青島,人們用隆重的儀式歡迎船長回家,橘紅色的煙火和站在桅桿頂上的英雄已經把關於海洋和極限的夢想種到孩子們心裏。

   陳盆濱的故事則更具勵志意味。從浙江沿海的普通漁民,到挑戰人類極限的跑步英雄,體育改變人生的力量在他身上得到完美呈現。今年4月,當他踏上連續100天100個馬拉松的瘋狂之旅時,他的身邊已經有了一大批年輕的追隨者。

   不管是郭川、陳盆濱這樣的民間英雄,還是田同生這樣的民間領路人,他們懷揣各自的夢想,以體育的方式激勵著普通人去挑戰自我、超越自我。

   習近平在2014年看望索契冬奧會中國體育代表團時指出,我們成功舉辦了北京奧運會,實現了全國人民的百年奧運夢。現在,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我們每個人的夢想、體育強國夢都與中國夢緊密相連。

   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體育社會科學研究中心主任鮑明曉認為:“實現中國夢,需要全體中國人努力奮鬥追求,而體育具有凝聚人心、振奮精神等社會功能,會激發個人的奮鬥精神,自強不息,去實現自己的光榮與夢想。”

   沒有健康,就沒有小康;沒有民強,也沒有國強。體育的發展和體育強國的構建,是構築“民富國強”之“少年中國”的有力支撐。

   青年是國之未來。無數青年人追求夢想、實現夢想的信心與努力,構成了“青春中國、砥礪意志、聚力圓夢”的前行圖景。(完)

相關閱讀
  • 封面人物
ipad版
iphone版
安卓手機
安卓pad

下載央視體育客戶端,精彩賽事,即刻呈現!

860010-110304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