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隨著一件巨大的9號球衣在五棵松體育館內慢慢升起,曾被外國媒體稱為“移動長城”的中國籃球三大中鋒,完成了最終的告別。北京時間8月11日晚,40歲的巴特爾在五棵松體育館舉辦了退役儀式,38歲的王治郅和35歲的姚明則分別在現場和通過視頻向巴特爾致敬,三位象徵中國籃球“巨人時代”的中鋒在這場儀式中,一起與過去告別。
事實上,中國籃球的時代更迭並非從現在開始。早在姚明退役之時,大郅已然看淡榮譽,介乎半退役狀態,大巴更是多年不入國家隊,在俱樂部中化身“地板流傳球手”,“三大中鋒”已然不是中國籃壇的核心人物。在這些頂級中鋒還沒有完全淡出視野的時期,中國籃球“亞洲霸主”的地位已經受到了激烈的挑戰:2013年菲律賓亞錦賽中,中國男籃在四分之一決賽中意外敗給中華台北隊,國家男籃前主教練王非在賽後連呼“不可思議,不可理解”,著名籃球評論員蘇群則將這場失利形容為“大地震”,感覺猝不及防。在體型優勢逐漸縮小、世界籃球風潮不斷改變的大環境下,中國籃球可能會遭遇更多這樣的挫敗。
NBA是世界籃球的風向標,而近年來的NBA正在不斷證明“巨人籃球”已經失去了生命力。如今的籃球場需要的是更快速、靈活、能夠拉開空間、具備足夠防守面積的大個子,他們的體重更輕、機動性更強、臂展更長。球迷和業內人士已經很少談論誰是“下一個奧尼爾”,而對身材頎長、技術全面的安東尼·戴維斯、卡爾·唐斯視若珍寶,在大量國際球員涌向NBA尋求發展的背景下,這種更平衡、更講求團隊配合的籃球理念正在風靡世界。
而中國籃球在這樣的轉變過程中會承受更多的痛苦,因為我們有過姚明這樣的頂級巨星,有過4位進入過NBA殿堂的內線球員,更展現過1977年亞錦賽4場小組賽狂勝239分、2005年大勝沙特88分的強大統治力。長期對“巨人”的依賴,導致國家隊的戰術偏向單一、內外線的功能分配不平衡,現國家隊主教練宮魯鳴在去年斯坦科維奇杯賽後曾説:“我們希望做到內外線要相對平衡,針對亞洲,我們內線要強一些;針對歐美,也許我們外線要強一些。”
在告別“巨人時代”之後,中國籃球雖然身處困境,但也逐漸找尋到捲土重來的機會。兩位來自遼寧的年輕後衛成為國字號球隊中的最大亮點,“大侄子”郭艾倫在國奧隊打出了核心的風範,收穫亮眼的數據。而19歲的趙繼偉更是被寄望成為未來的國家隊主控。國家隊的核心易建聯非常認可這位年輕的首發控衛:“他在比賽中不怯場,能發揮出自己的特點,從進攻到防守都比較全面。這是好事,我們需要更多年輕人儘快成為國家隊的中堅力量。”主教練宮魯鳴的評價則簡潔有力:“大家都喜歡和趙繼偉打球。”此外,長期培養的“大魔王”周琦也一直處於NBA2016年新秀榜單中,這個完全符合新時代中鋒模板的球員,令人對中國籃球內線的未來充滿了希望。
“要踏踏實實幹好每一天的工作,把今天所有要做的事情做好,今天做完了,今天就要有收穫。這是對未來的積累,未來再看團隊裏的每一個人能達到什麼程度。”宮魯鳴教練曾是1996中國男籃黃金一代的主教練,他清醒地認識到中國男籃目前的狀況,“黃金一代的球員整整培養了6年,目前這批球員的身體條件比那時候好了很多,但他們的成長不可能一蹴而就。”培養的路程必然很漫長很艱辛,此時的中國籃球,需要將“霸主地位”放在一邊,學會隱忍和謙遜,在“巨人時代”之後找到自己的新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