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根據國際足聯官方統計,參加本屆女足世界盃的球員中,有131人在本國之外的聯賽效力。美國女足聯賽“出産”的國家隊選手最多,共有66人,之後是德國聯賽42人,法國聯賽40人,瑞典聯賽31人,英格蘭聯賽29人。除瑞典隊以外,來自這5個聯賽的4支隊伍打入本屆世界盃八強。世界盃各支球隊的當家球員,也有不少出自這些聯賽。聯賽與國家隊之間的支撐關係,得到了某種程度的印證。
不過,世界範圍內女足運動的發展動力,是否主要來自各國聯賽,還值得探討。和男足聯賽相比,女足聯賽尚有“溫飽不足”之虞。2012年,原名為“女子職業足球”的美國聯賽因為市場不濟而關張,取而代之的是“國家女子足球聯賽”,目前這個聯賽共有9支隊伍,加拿大隊頭號主力辛克萊爾就在其中的波特蘭荊棘隊效力。但像辛克萊爾這樣自認“靠踢球日子過得還不錯”的球員,其實人數寥寥。很多球員的工資比不上一名普通白領。
類似的情形在其他女足聯賽中也不是個例,澳大利亞女足此次打入八強,“多些關注、提高待遇,別讓球員們還去兼職”的呼聲也高了起來。日本有著較為完善的聯賽體系,但運動員收入同樣不高,即便日本隊拿到了上屆世界盃冠軍,也不意味著聯賽隨之興盛。從市場的角度觀察,女足聯賽如何生存,是大家都要面對的問題。
賽事職業化的基礎是市場,市場意味著社會需求的存在。其中有參與的需求、欣賞的需求等,沒有足夠的需求,聯賽無異於空中樓閣。而需求如何培養,首先來自於項目的社會化程度。像足球這樣的大眾項目,社會化程度越高,可供市場發展的空間就越大。從世界範圍看,女足從社會化到職業化的發展路徑至今仍在嘗試,這是由項目的發展階段所決定的。一個大致對應的正向關係是,社會化程度越高,職業化根基會更牢。
人們感嘆國內女足發展空間有限,換個角度看正是社會需求不足,使得發展模式難以為繼。女足可持續發展的問題,不是打一次世界盃,重獎一次兩次就能解決的。這就如同期待鮮花的盛開,必須先從根莖葉的培育開始。現在談論職業化如何如何,其實是跳過了女足生存的根本問題,不如先把眼光放在女足的社會化上。潛心培育,靜待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