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新華網消息:歷經三年臥薪嘗膽、27期集訓、650多天辛勞,少帥郝偉和這支年輕的國家隊,終於打造出了曾讓他們苦思冥想的全新戰術體系,並展現出了凝聚全隊人心的共同信念,這推動著“八年無大賽”的中國女足,在那段快要被世界足壇遺忘的空白後,重新找回了自我——她們已追平“後鏗鏘玫瑰時代”的最佳戰績(世界盃八強)。
戰勝喀麥隆隊後,越來越多的外國記者圍到中國球員身邊,向她們詢問著進步神速的原因:為什麼連上屆世界盃決賽圈都打不進的中國隊,這次在加拿大一下就蹦到了世界前八的位置?
這樣的疑惑不難理解。這8年來,世界女足發展很快,外界已經漸漸遺忘,作為1999年世界盃的亞軍,中國隊也曾是世界女足的佼佼者。只可惜,在“鏗鏘玫瑰”落幕後的10多年裏,國家隊的建設陷入混亂,一共更換了10多位主教練,毫無延續性可言,加之後備人才匱乏,中國女足一路下滑,淡出世界一流強隊行列。而且,曾經觀賞性很強的中國隊,已經無法踢出技術主導的攻勢足球,這是比成績下滑更令人痛心的落伍!
這樣的低谷中,郝偉與這支平均年齡僅為23.5歲的國家隊,也曾是步步艱難,屢屢受挫,付出了成長和重建的代價。他們創造過阿爾加夫杯、亞運會歷史最差成績,也遭受過世界強隊的大比分“蹂躪”。但是,不斷的磨合和人員的優化,一直堅定著他們追求技術足球、緊跟時代潮流的步伐,更讓這個患難與共的集體,産生了一種緊密團結的凝聚力。
晉級八強後,當被問到中國隊是如何撐過最後10分鐘的考驗時,右前衛王霜説了一段令自己眼眶濕潤的話。“因為我們這麼多年努力,不想白費。每個人都是帶著信念上場的,所以不想因為誰的最後鬆懈,去輸掉能夠拿下的球。我覺得是信念在讓我們堅持。”或許,這便是全隊目前心理強大的一個原因。
當然,精神僅僅是足球的一方面,技戰術水準才是決定一支球隊能走多遠的關鍵。從選擇兩名身材不高大、也不強壯的女孩任桂辛和譚茹殷組成雙後腰起,中國隊已明確了要打傳控為主導的技術足球。於是,在本屆杯賽已打完的4場球中,我們已經習慣性看到,中國女足有了以下亮點——不惜體能的高位逼搶、從後場到前場自如倒腳的層層推進、默契的二過一、犀利的直塞和過頂、快速的由守轉攻、大範圍的轉移,這都是包括男足在內,現代足球最具觀賞性的一些技術特點。
這些在3年前看起來還是海市蜃樓的戰術體系,如今卻近在眼前,郝偉和他的團隊為此付出了多少辛勞?隊員們又為適應這套體系在體能和技術上付出了多少努力?答案一定是,非常多。
而即便這樣的努力還不足以讓中國女足擊敗接下來的對手,這種脫胎換骨般的技戰術提升,已經為未來的國家隊建設指明了方向。從這點來説,“郝家軍”不僅讓國家隊走上了正軌,也在中國女足重新崛起的道路上,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現在,郝偉和女足姑娘們的夢想還在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