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裏皮為恒大助陣,劉永灼到機場恭迎
今晚,中超衛冕冠軍廣州恒大隊將在主場迎來同城兄弟球隊廣州富力,羊城德比,連同之前上演的上港、申花滬上德比、國安與申花的京滬德比共同勾勒出中國職業足球一道道德比風景線。然而,因中國足球依然徘徊在相對較低的水平線上,中式德比往往夾雜著對抗、吵鬧甚至暴力元素,類似英超倫敦德比、西班牙巴薩皇馬國家德比、意大利米蘭德比式的文化積澱與文化包容,似乎在充斥著功利色彩的中國職業足球圈裏還很難找到,中國足球真的擁有貨真價實的品牌德比嗎?這或許是一場場美其名曰為“德比”的國內職業賽事在經歷火爆過後,留給足球界深思的一道待解謎題。
從2011賽季,恒大衝入中超起,廣州天河體育中心區域的交通就變得比以往更加擁堵,這座長期閒置的老球場因一支超強球隊的入主而恢復了活力。很顯然恒大隊依靠強大的後臺經濟支柱,融聚了最頂級的本土球員外加多名超級外援,這是他們在升超第3個年頭便登頂亞冠的最直接原因。一位20年前採訪過甲A聯賽的廣東老記清晰地回憶,現在的恒大隊感覺有點兒像20年前四處招兵買馬而驟然壯大的廣東宏遠,只不過那個時候國內職業聯賽剛剛興起,國內球迷對於“專業足球向職業足球”轉變還有些不適應。宏遠與太陽神兩支甲A球隊相逢構成了羊城德比的雛形,這一定意義上也是中國足球頂級職業聯賽“德比”雛形。然而無論在宏遠主場東校場,還是太陽神主場越秀山,當地球迷面對“德比”的態度相對比較淡然,那個時候擁躉、死忠的球迷文化理念因聯賽年幼,並沒有深深植入球迷心裏。
資料顯示,“德比”概念始於18世紀70年代英國德比郡的賽馬比賽,在英國德比伯爵創立英國大賽馬會後,這項賽事也被命名為“德比日”。隨著包括現代足球在內各項運動的不斷興起與推廣,所謂“德比大戰”的概念不僅僅限于形容賽馬,引申到各項目激烈的同城比賽對抗之中。而在一些國家,德比的概唸有時甚至延展到政治、宗教範疇,使得體育比賽競爭的意義不再純粹。
那麼“德比”色彩何時清晰地顯現于中國職業足壇?部分深諳國內職業足球發展歷程的業內人士形成的普遍共識是2002年——隨著上海中遠殺入甲A聯賽,並在當季首輪“客場”2球完勝同城大哥申花,虹口體育場出現了針鋒相對的兩派申城球迷。如果説老帥徐根寶率領中遠調轉槍口對向老東家申花只是為上海德比激情開頭的話,那麼中遠憑藉雄厚經濟實力將申思、祁宏、吳承瑛一個個原申花海派國腳相繼挖走,則使得申城德比的對抗達到高潮。2003賽季,中遠總經理王國林掌摑“上海德比”當值主裁陸俊以及祁宏被申花球迷投來硬物擊中,無不顯現出上海德比的火爆。
遺憾的是,因為基礎差、底子薄,中國職業足球在急功近利的包圍下顯得弱不禁風,“有今天、沒明天”是中式資本足球的專屬特色,比如幾乎與“上海德比”同時期亮相的甲A“北京德比”,卻因為北京波導難改遼足本色,無法在京城獲得認同感而不具備“德比”韻味,難怪當年波導隊在北京奧體2球完敗國安後,遼小虎之一的李金羽鬱悶感言,“這哪是我們主場,北京球迷根本不認我們”。
其實對於李金羽的苦悶,最近幾年在上海申鑫先後擔任領隊、主帥的郭光祺也感同身受。隨著前年上港衝超,上海同時擁有申花、上港、申鑫3支頂級職業球隊,可是因為實力均較弱,過去兩個賽季3隊間比賽的平均到場觀眾人數還不足1萬人,上賽季申花與上港的比賽到場人數也僅有8000人左右,這與今年上港、申花德比,上海體育場看臺爆滿的情況形成鮮明反差。對此,中國足協一位聯賽專家對北青報記者分析稱,“雖然我們的職業聯賽已經走過20年曆程,但比起高水平足球國家,我們的聯賽還處於發展的初級階段,一些傳統勁旅經過多年經營,已經積累一定的球迷資源,但因為各俱樂部對於比賽的追求目前還大多停留在成績上,因此球迷的追求層次也相對受限”,換言之,球迷更傾向於從自己支持球隊取勝中找尋滿足感,投資人殷實了球隊實力,成績上去了,球迷自然願意看球,新版“上海德比”之所以火爆,或許也正是得益於球迷的這種追崇。恒大與富力今晚的比賽一票難求,也是因為富力砸錢引援與恒大一樣給力,卡納瓦羅、孔特拉兩位少帥PK頗有嚼頭。
除了同城德比之外,中超還不乏京滬德比、京津德比、東北德比、長江三角德比,雖然其中意味各有不同,但德比概念在中國足壇得以延伸,甚至被不規範套用,證明中國球迷、中國足球界渴望德比,也需要借“德比”來豐富足球文化內涵,只不過在中國足球水平還沒有發生本質提高的背景下,這種關於文化的追求恐怕僅停留在“對抗、紛爭”的淺層面上。
沒有人可以指責我們的球迷膚淺,但是“德比”如同“公平競爭”、“服從裁判”理念一樣,需要足球界人士共同維繫,共同經營,以達到某種價值的昇華。想想聖西羅為什麼能夠容下兩支看似水火不容的“死對頭”,想想前巴薩主帥比拉諾瓦與世長辭後,C羅和伯納烏數萬皇馬擁躉對前對手虔誠的尊重,你就明白,“德比”其實是一種情懷,有愛、有包容。文/本報記者 肖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