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秋日的早晨,新聞中聽到北京申辦2022年冬奧會的消息,把我拉回了十四年前——2001年的7月13日,那時候我還是一名剛走出象牙塔的職場新人,得知國際奧委會即將宣佈2008年夏季奧運會主辦城市花落誰家的決定。當晚,我加入了北京市民在長安街上的自發遊行活動,已經記不清何時,人群中突然有人高舉號外報紙,説北京贏了。接著就是人群中自發的歡呼和慶祝的聲音,這種聲音越來越多,越來越大,到後來越來越整齊,大家按照固定的節奏在喊:北—京—贏—啦!中—國—萬—歲!
這是我第一次近距離感受北京市民對於奧林匹克運動會的期盼和歡迎,現在想想那時候和大家一起振臂歡呼的片段,也是醉了……
以發展辦奧運,以奧運促發展。北京奧運會為我們留下了一筆寶貴的物質遺産。
從“鳥巢”、“水立方”等奧運場館到首都機場擴建工程、北京南站等奧運交通配套設施,北京奧運會投入鉅資興建的這些基礎設施,為人們生活工作帶來了方便。城市道路變得更加寬闊、整潔;樓宇小區外立面更加清新靚麗;旅遊場所管理越來越有秩序;社區健身設施設備越來越多;公共交通出行更加便利等等,這些城市硬體設施的升級改造給廣大市民帶來的好處,大家交口稱讚。
2005年,我非常幸運地通過考試,成為了北京奧組委的一名工作人員。在籌辦過程中,有機會結識了眾多有志於奧運會籌辦工作的領導和同事們,他們對於工作的高度負責、熱情執著、注重結果的精神帶動和感染了我;與國際奧委會的專家和顧問們在一起交流和溝通,讓我對體育項目的管理和運行有了深入的了解和實踐機會。與市委市政府和區縣的各級部門共同開展工作,更讓我感受到廣大市民對於奧運會工作的關注和支持。
奧運會結束後,場館團隊的戰友們每年的8月8號都會穿上那身紅色的服裝,自發組織在場館聚會。戰友間的1391199專屬號段電話、紅色的賽會服裝、北京印的LOGO都成為我們熟悉或不熟悉的奧運戰友間無需言語溝通的隱形符號,深深地印刻在每個人的心裏。
“北京奧運會留下來的真正遺産,恰恰是精神上的遺産。”中國奧委會名譽主席何振梁認為。
北京申辦和籌辦奧運會幾年中,給經濟發展和城市管理水平帶來的軟硬實力的提升是看得見、摸得到的。一樣的政府,一樣的民眾,對待奧林匹克不論夏季還是冬季,我們都心懷嚮往並始終一如既往。所以,作為一名普通的北京市民,我期待申辦冬奧會成功後給北京城市發展的提升帶來新的機遇,期待申冬奧帶動3億人參與冰雪運動,讓奧林匹克體育精神進一步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