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體育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直播點播NBACBA國足中超歐冠英超意甲德甲數據客戶端策劃

何振梁:無私奉獻 一生為國家和奧林匹克服務

體育資訊中國青年報 2015年01月05日 08:12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1月4日下午,國際奧委會原副主席、中國資深體育工作者何振梁在北京因病去世,享年85歲。

    何振梁參與了新中國體育對外交往的多次重大事件。他是北京兩次申辦奧運會的主要參與者之一,親歷了我國從申奧失敗再到成功的過程。

    有人稱他為“中國申奧之父”,但他自己更喜歡的稱謂是“中國年齡最長的奧運志願者”。

    “何振梁的逝世,是中國體育事業和奧林匹克運動發展的重大損失。”國家體育總局奧林匹克研究中心主任、北京體育大學教授任海向記者表示。

    何振梁是新中國第一位國際奧委員委員、執委和副主席,他也是新中國與國際奧林匹克大家庭進行緊密聯絡的第一代體育外交家。

    絕大多數中國人所知道的何振梁,也與奧運有關。“北京成功申奧的功勳”是國人對何振梁最深的印象。

    那麼,何振梁是如何發揮他在北京成功申奧過程中的獨特作用的呢?

    早在1979年,鄧小平就在接受日本記者採訪時透露了中國未來有意舉辦奧運會的願望。

    1981年,何振梁當選國際奧委會委員,在何振梁的夫人梁麗娟撰寫的何振梁回憶錄《親歷申奧》中,梁麗娟寫道,“振梁是個有心人,他不是消極等待申辦大型運動會的決定,而是利用他作為委員的有利條件,積極觀察,收集有關申辦和舉辦大型運動會的資料。”

    “振梁知道,我國遲早要申辦奧運會,所以,他在工作和活動過程中一直注意觀察有關的規則和‘文化’,並且總是儘量保存得到的各種文件材料,甚至連一張小通知書、請帖,也不隨意拋棄。他不僅在當時仔細研究,還保留下這些文件材料,供有朝一日工作需要時參考。”

    在1992年中國第一次提出申辦奧運會時,何振梁已經是國際奧委會副主席,這個時候,他除了用自己的知識為北京申奧做指導之外,還有一項重要工作就是為北京拉票。

    “新中國成立之後,在國際體育組織中擔任這麼重要的角色,何振梁是第一個。”任海表示,“在他這個位置,可以對國際奧委會和國際體育界影響很多人。事實上,很多人也正是通過對何振梁的了解,來探究中國和認識中國對奧林匹克的態度。”

    “國際奧委會的委員都是個人委員,雖然每個委員都有自己的國家,但委員之間又不是完全因為國與國的關係而發生親密或疏遠的影響,關鍵的還是個人的品德、威望。”任海表示,何振梁能夠在國際奧委會建立廣泛的人際網,與其個人的影響力有很大關係。“我相信,何振梁正直的人品和一心為國的精神是打動外國友人的關鍵。”任海表示。

    在《親歷申奧》中,梁麗娟寫道,何振梁不僅與亞非拉等地區的國際奧委會委員有良好的私人關係,而且,一些西方國家的委員也與何振梁有深厚的交情。

    前國際奧委會總幹事卡拉爾曾表示,“1993年後,我目睹了何先生在國際奧委會中一塊磚、一塊磚地砌成了通向申奧勝利的長城。”

    前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也曾表示:“何振梁最卓越的成就之一是為北京成功地爭取到奧運會舉辦權,這是他畢生的夢想。”

    作為體育外交家,何振梁所作所想都是國家利益,他曾説過:“我在國際組織代表的不是自己,是國家。國家的利益永遠在首位。”

    在國際奧委會,不少委員看重的都是委員的待遇,特別是2002年鹽湖城冬奧會賄選醜聞爆發後,國際奧委會查處了一批受賄委員。任海表示:“何振梁在國際奧委會16年,始終以清廉著稱。因為他絕不可能因為個人利益損害國家形象。”

    “在國際奧委會一些大的問題上,比如民族融合、男女平等、地區平衡等方面,何振梁一貫有得體的態度,體現了大國風範,這也是何振梁能夠在國際奧委會建立廣泛人脈的又一個原因。”

    任海曾參加過一次國際奧委會會議,他注意到,“到何振梁發言時,原本交頭接耳的各國委員全部都安靜下來認真傾聽,這從一個側面反應出何振梁在國際奧委會的威望”。

    何振梁畢業于上海名牌大學理工科,早年在共青團工作,後因國家需要,在26歲時投身體育事業。“一輩子就是國家需要自己怎樣工作,自己就在哪一項工作上奉獻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任海表示,何振梁身上體現著是老一代中國體育人一心為國的無私精神。到2001年,北京第二次申奧終於成功的時候,已經70多歲的何振梁早已退休,卻仍舊奔波在申奧第一線,他以自己在國際奧委會的人脈和影響力,為北京申奧拉票,並消除國際社會對華的負面聲音。

    2009年6月,國際奧委會在總部前面的大草坪上搞了一個盛大晚會,餞別何振梁。羅格在紀念冊上的留言是“謹以此畫冊,向我十分尊重的同事和朋友振梁為國際奧委會和他的國家所完成的重要業績,表示敬意和感謝”;薩馬蘭奇則稱何振梁在近半個世紀時間裏“始終不渝地以你的激情和經驗,為你的國家和奧林匹克運動服務”。這無疑是對何振梁最中肯、最真誠的評價。

    在生命的最後幾年,何振梁原本希望將自己畢生的奧運經驗寫成書,給中國體育事業再留一份遺産,他也希望能看到中國第二次成功申辦奧運會。但因為嚴重的腎病拖垮了身體,何振梁老先生帶著未能完成的兩個心願離開了這個世界。

相關閱讀
  • 封面人物
ipad版
iphone版
安卓手機
安卓pad

下載央視體育客戶端,精彩賽事,即刻呈現!

860010-110304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