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足球隊新帥、法國人佩蘭日前公佈首期50人集訓大名單,滬上的上港集團隊有武磊、呂文君等5名虎將入選,這是近年來上海單支球隊輸送國腳人數最多的一次。
上海是擁有最多頂級聯賽球隊的城市,也是僅次於遼寧的中超第二“球員大戶”,上海足壇培養的優秀球員更是遍佈全國。
上海足球目前的競技成績,離出類拔萃尚有距離。但足球是一項比拼人才儲備的系統工程,在十年磨劍、著眼長遠的青訓理念支撐下,憑藉兩屆全運會冠軍的豐厚本土人才儲備,海派足球正在默默耕耘和悄然蟄伏中,期待收穫季節的到來。
根寶模式闖出新路
1999年,徐根寶舉債2000萬元打造足球基地,“從娃娃抓起”。
2000年7月7日,第一批小球員來到了崇明,由於基地尚未竣工,他們只能住在臨時搭建的“蒙古包”裏。當年簡陋的“蒙古包”裏,後來走出了多名當打國腳,如此高的成才率實屬罕見。徐根寶説:“國家隊才能代表一個國家的足球水平,外援始終無法代替本土球員。我們搞基地就是為了給上海、給中國足球輸送後備人才。”
“根寶模式”的可貴之處,是尊重足球人才的培養規律,杜絕急功近利。“根寶模式”最終獲得成功,離不開上海相關部門的支持。2009年,徐根寶的球隊代表上海征戰全運會,體育職能部門的資金支持和後勤保障,助球隊終於奪冠,一展鋒芒。這種對本土人才培養的支持,延續至今。
足球沃土潛力十足
中超新賽季16傢俱樂部共有本土球員448人,其中上海籍球員46人,數量名列第二。如果算上郜林、張琳芃等上海足壇培養的球員,就更為可觀了。
廣州恒大去年稱霸亞冠,被主帥裏皮誇獎“人格魅力偉大”的孫祥是土生土長的上海球員。郜林在上海申花的平臺上逐步成長和成熟,張琳芃是徐根寶一手培養的愛將。此外,杭州綠城的顧超等人,也是如假包換的“上海産品”。
上海在球員青訓方面有一個重要優勢,就是市體育局承擔起了大部分的全運會適齡段球員培養工作。上海足球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運轉機制,實現了連續兩屆全運會男足奪冠,更重要的是涌現出一批好苗子。入選國足大名單的5名根寶弟子,就是第一茬“韭菜”。
亞足聯講師吳金貴認為,上海始終是培養足球人才的沃土:“海派足球的青訓人才厚實,只要做好全運會專業足球向中超職業足球的銜接和過渡,耐得住寂寞,就一定會迎來收穫期。”
仍需不斷夯實基礎
中國擁有13億人口,但去年在中國足協註冊的青少年足球人口不到1萬。在國家加強扶植、足球環境凈化的背景下,上海的青少年業餘足球訓練有了可喜的進步,今年註冊球員達到3264名,創近十年最高。
但是,這些遠遠不夠。“足球水平的提高,還是要從青少年培養抓起。”上海市足球運動管理中心主任、市足協秘書長隋國揚坦言,“如果説這幾年我們冒出了一些人才,真的是靠根寶足球基地、幸運星青少年足球俱樂部這樣的社會機構支撐。”
足球的發展,可分普及和提高兩個相輔相成的層面。體育職能部門,更多是在“提高”這個層面謀劃佈局。上海的青訓有了一些成果,但隋國揚還是有擔憂,“如果只是靠一兩所學校或機構來支撐整個上海足球的青訓,未來肯定會走向沒落。我們需要不斷把青少年足球人口的基數做大。”
做大基數,就涉及足球的普及層面,這更需要得到教育職能部門的支持。兩年前,上海成立校園足球聯盟,239所大、中、小學致力於青少年足球人才的“一條龍”培養。這個上海的“自選動作”,最大意義是由教育部門開始&&推進校園足球。上海校園足球聯盟“先行先試”,將力爭搭建一個可在全國範圍內複製的“青訓樣板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