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0年05月26日 16:0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央視網
由湖北省人才中心和武漢大學聯合完成的“湖北省‘蟻族’調研報告”25日出爐。報告顯示,武漢“江蟻”數量為3萬—6萬人,近半數“江蟻”月收入在1500元以下,八成“江蟻”出身“窮二代”。(5月26日《長江日報》)
若干年前的一篇文章《我需要奮鬥18年,才能跟你坐在一起喝咖啡》,反映了一個農村掙扎著出去,在大都市奮鬥的青年,和一個都市出生成長的青年,能平等的坐在一起喝咖啡,是一件多不容易的事情。在那個年代,農村的孩子只有通過考試,進入高等教育的門檻,拿著紅彤彤的的畢業證,才有希望進入城市,才可能成為“城市人”,才能享受“一起喝咖啡”的待遇,這也是“知識改變命運”的寫照。這篇文章曾引起廣泛的共鳴,至今,仍留在不少人的記憶裏。
時過境遷。在新的歷史時期發生著新的變化:其一,農村人不必通過上大學這條道,也可以成為“城市人”,進城打工便可;其二,當農村的大學生們跨出高校的大門,並不能輕鬆地走向“咖啡廳”,就業形勢的嚴峻讓他們止步。於是,他們中的一部分人便成為城市的“蟻族”——受過高等教育、低收入、群居。“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他們同樣奮鬥了18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卻不能“一起喝咖啡”,只能淪為“蟻族”。為何?
有學者總結了“蟻族”産生的幾個原因:一、大學擴招;二、大城市之外的地區就業機會少;三、城鄉二元戶籍制度;四、社會階層分化;五、低廉的勞動力價格和高昂的城市生活成本;六、當前對成功和幸福的定義。有資料顯示:從家庭出身來説,“蟻族”的家庭大部分來自於農村和縣級市,來自於農村的50%多,縣級市的20%多,來自省會和直轄市的,僅佔7%。蟻族的“發明者”廉思一語道破:越是平民出身的孩子機會就越少,這正是“蟻族”悲劇的社會根源,也是難以在短期內改變的社會現實。
我奮鬥了18年,怎麼還是“蟻族”?若干年前,“奮鬥18年”還能實現“喝咖啡”的目標,雖然公平滯後了18年,但總還給人以希望與期待,給人以奮鬥與努力的動力。現如今,相當一部分人無論怎麼努力與奮鬥,都難以與“目標”有緣。當知識難以改變命運時,知識就會“貶值”;與此同時,知識貶值又會加劇兩極分化。這樣一來,互為因果,形成惡性循環。而另一方面,“畢姥爺”的子女註定上“星光大道”。社會不公平元素是蟻族的“巢穴”。只有當公平就業、公正待遇、公開競爭等元素滲透到社會的每一個領域,“蟻族”才能“喬遷”。
責編:趙春曉
相關鏈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