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原國家建委副主任張百發回憶,1978年10月,鄧小平在北京視察新建公寓住宅樓時,曾希望能用積蓄替兒子買套房子。當時,房子尚未成為商品。(5月19日《中國青年報》)
鄧小平早在30多年前就想著自己掏錢為家人買房,可如今不少公務員不是住在集資房裏,就是住在超低價團購的房子裏,或是侵佔低收入群體的保障房,或是享受開發商“贈送”的商品房。不斷爆出的“權力房”新聞讓公眾憤憤不平。
正是因為公務員有許多獲得住房的特殊渠道,而且獲得住房的成本極低甚至沒有成本,所以就無法真正體會普通公眾在住房問題上的煩惱和痛苦,無論是制定政策遏制房價還是執行政策都顯“溫柔”。
“鄧小平想為兒子買房”對今天的我們仍有許多啟示:比如説,公務人員在住房問題上不應搞特殊化。公務人員住房享受超國民待遇必然傷害到社會公平。
再如,公務員住房情況理應公開。“鄧小平想為兒子買房”實質上是披露了自己獲得住房的方式:掏錢買房,不是利用權力獲得房子。
毫無疑問,鄧小平在幾十年前就認識到要多渠道建房,但如今我們依然沒有拓寬建房路徑。
審視今天的公務員住房,我們會發現,今天的不少公務員依然沒有走到自己買房的那一步;回顧30多年的住房變遷,就會發現我們的確走在市場化的路上,但還有一部分人不走市場化而走權力化。
責編:趙春曉
相關鏈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