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短房:誰來填平手機內置收費陷阱?

發佈時間:2010年05月10日 08:4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京報

    據媒體報道,國産手機日前被頻頻曝光“內置收費陷阱”的問題。一些業內人士坦承,沒有內置這類收費陷阱的國産手機“一台也沒有”。(5月8日央視《焦點訪談》)

    莫名其妙“被服務”、被扣錢,用戶自然怨聲載道,可運營商也好,手機廠家也罷,甚至包括相關監管部門面對投訴眾口一詞:這事他們管不著。

    這事真的管不著嗎?

    據分析,這種陷阱之所以頻頻出現,癥結在於所謂“手機增值業務服務商”通過利潤分成誘惑手機廠商在內置程序中做手腳,而這條並不算隱蔽的利益線,原本有許多“婆婆”可以去管。

    首先,增值業務服務商本身就有個準入的問題,只有合法經營才可獲得準入資格,設置陷阱賺取非法利潤,顯然不應該獲得這種資格,有關部門的執法監督理應到位。事實上,要找出非法經營的增值業務服務商再容易不過——把那些帶陷阱的手機菜單翻出來,不就一個也跑不了?

    其次,手機入網都要通過認證,這類帶陷阱的手機能夠獲得入網資格,本身就是監管部門的不作為,而獲得入網資格的手機被某些人形容為“沒有一部不內置收費陷阱”,可見這種不作為,已到了嚴重的地步。

    其實這種內置收費陷阱的現象,在許多國家的電信發展史上都不同程度存在過,為遏止這種行為,許多國家採取了重重挂鉤負責的辦法,即出現手機內置陷阱産生的費用,網絡運營商首先負責賠償,如此則網絡運營商必然對入網手機加強監管,防止這類帶陷阱的手機流入,手機被管住,增值業務運營商就算賊心賊膽都有,也只能徒喚奈何。

    事實上在美國、加拿大等許多國家,目前通行的是“簽約制”和“手機和服務套餐捆綁”的做法,手機原則上不單獨出售,而是和網絡運營商的服務捆綁推出,即購機入網,專機專網,每台售出的手機都是入網手機,且只能在規定的網絡服務中使用,如此一旦發生奇怪費用,誰該負責便一目了然。

    必須指出的是,這一風波幾乎波及所有國産品牌,且幾乎不牽扯任何國際知名品牌,這等於為洋品牌做了一次最生動、最有説服力的廣告。臉是別人給的,市場是自己丟的,某些廠商撿芝麻丟西瓜的做法,最終也只能是害人害己。

 

責編:趙春曉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邊看邊聊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