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嶽散人:官多力量大還是官多民窮?

發佈時間:2010年04月15日 08:4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廣州日報

  一個僅有62萬人的小縣,竟然有1個縣長、10個副縣長、1個縣長助理,放在一起正好一打。官員太多的結果,不是官多力量大,而是官多百姓窮。

  “人多力量大”在很多時候還是被認作真理,只要是有什麼裝點門面的活動,“人海戰術”很得領導青睞,一齣去就是一大片人頭,看上去很有氣勢。至於效果如何嘛,看每年的植樹造林的豐碩成果就知道了,反正能健康活下來的樹不多。

  這種人多力量大的景象還比不上“官多力量大”的景象讓人觸目驚心。報載,安徽望江是個貧困縣,但就在這樣一個貧困縣裏,窮的可能是經濟,官場倒是富裕得很——未必是錢有多富裕,而是領導太過於“富裕”,一個僅有62萬人、十個鄉鎮的小縣,竟然有1個縣長、10個副縣長、1個縣長助理,放在一起正好一打,都能燉一大鍋“蛋花縣長湯”了。

  關於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副縣長出沒,當地的政府接待人員最開始否認縣政府設置有11名縣長副縣長,並稱“不可能”,當記者説這是他們自己網站上登出來的,他們的回復就變成了“不是很清楚,不過這也不算奇怪吧”。

  這個官員多寡的問題早就擾攘經年,有學者研究過當年有皇帝時候的官民比例構成,大概是兩千名百姓平均攤到一個吃官飯的人士,最高的時候能夠到一萬比一的程度,而現在的比例趨勢是百人左右就攤到一個吃皇糧的,我見過最悲觀的數字是二十五比一,就是説二十五個人就要養活一個吃皇糧的人。

  但這種單純的對比其實沒啥道理,現代社會與古代社會最大的不同,就是社會管理機制的完善。當年那些縣官們基本上是什麼都管的類型,不但要處理一般政務,還要管理訴訟、收取皇糧、抓捕盜匪,明朝的縣官還有個職責是與縣城共存亡,這意思就是打仗縣官也要上前線。現代社會這麼管理當然不行,分工總是越來越細化。

  當然,這種分工細化到10個副縣長的程度,不能不説細緻得有點過頭了。能細緻到這樣的程度,最大的原因就是這種任命體制似乎並不需要交代這麼多副職幹部到底耗費了多少公帑、走的是個怎樣的核準任命程序,以至於借著現代社會需要更多的社會管理與社會服務崗位,開始了某種看上去理直氣壯的機構膨脹。

  過去遇到冗員過多時,一般是裁撤之,現在我們把這個叫做機構精簡,名字不同而實際相同,最後的結果也基本相同,都是越減越多。減了正式工就增加臨時工,減下去的正式工還保留著行政級別,等過段時間再次上崗、官復原職,沒那麼多正職就增加副職。原因嘛,與官員隊伍開始膨脹的時候一樣。

  官員太多的結果,除了給老百姓增加供養的負擔、辦事要經過更多的門檻之外並無其他用處,不是官多力量大,而是官多百姓窮。不會有人真的不明白這個道理。各國都面臨如何控制政府規模的問題,控制得比較好的國家,經驗往往只有兩條:第一是明確財政預案,一旦養官過多就削減預算數目,使得“官口”不至於膨脹得過於兇猛;二是公開官員的任免機制,使得大家都能進行監督。現在雖然有這麼一個公示制度,但民意的監督一般只限于看著幹著急而束手無策,這就不叫真正的公示,大概應該只能叫做告訴你一聲罷了。

  其實還有一條更根本的條件需要補充説明,那就是減少官員的特權與利益,使得在一個社會裏,當官不一定成為最佳的人生選擇。但這個就過於“根本”了,估計很難在短期內有所改觀。 (五嶽散人)

 

責編:趙春曉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邊看邊聊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