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30
奔跑的“創客”
  •   “創客”一詞來源於英文單詞“Maker”,指努力把各種創意轉變為現實的人。在中國經濟步入“新常態”的當下,“創新”已成為激發中國經濟發展新能量的不二選擇。有這麼一群與眾不同的創業者,他們是新時代的“創客”,把想法付諸行動,在實現夢想的路上奔跑著。
  •   創客能做的並不只是機器人、互聯網或者智慧硬體,陳秋媚和她的一幫文科生小夥伴愣是以課題研究的精神賦予了創客突破常規的外延。正是這幫文科生搗鼓的以關注産後媽媽抑鬱的新媒體干預項目,在400多個團隊中脫穎而出,晉級2015年第一屆大學生公益創客項目百強。 胡可/視覺中國
      與很多少年創客的項目往往止步于硬體搭建不同的是,陳秋媚的這個平臺搭建走的是社會調研以及社會資源整合先行的道路。即便是平臺細節尚未豐滿的當下,她們已經開始接觸更多的社會資源。“很多人來找我們談合作,因為現在中國很少有關於心理健康的APP。我們已經在和計生委、婦聯和一些專業醫院聯絡洽談了,很多(人和機構)也願意給我們專業上的幫助。我們已經爭取到一個機會參加一個産後抑鬱篩查小組了。這種調研活動也會給我們的項目帶來很大的益處。而且,我們也在與青島安寧心理醫院在進行洽談,讓這個項目更有專業的權威性。”陳秋媚説。她和她的創客夥伴們對項目的未來充滿信心。
  •   2015年5月12日,浙江杭州,“花樽與花生活植物館”創始人張樂樂和史炯。 孫伊豆/視覺中國
      “花樽與花”是一家初創的植物館,坐落在浙江工商大學的油菜花地。設計專業的史炯和張樂樂是它的創始人。她們十分喜歡多肉植物,除了看好多肉植物的市場前景,兩人還受到“環保類”紀錄片的影響,她們希望通過多肉植物把環保的理念帶到每個人的身邊。
  •   2015年6月26日,杭州,唐藝嘉採用的是冷制法,基礎原料為各類天然植物油、各類天然植物精油、氫氧化鈉,以及檀香粉、綠酪梨油、礦泥、礦鹽等天然原料。全程手工製作,不使用任何機器。一塊肥皂經歷配料、製作、晾曬、儲存熟化的整個過程,耗時數月。 杜國平/視覺中國
      唐藝嘉大學階段學的是漢語言文學,之所以會踏上製作肥皂的道路,她説“這完全是出於女性的愛美之心”。去年年初,唐藝嘉與法國留學回來的胡格菲一起創辦了公司“醇典”,開始了制皂生涯。唐藝嘉把她們的職業稱為“制皂師”。
  •   2015年9月1日,河南洛陽,宜陽縣永暉創業孵化基地裏的95後小創客呂逸飛正在加緊安裝3D打印機。 視覺中國
      20歲的小夥呂逸飛是一個剛剛進入大學三年級的學生。大一的暑假期間,呂逸飛的第一台3D打印機面世。這一次成功讓呂逸飛一發不可收拾,組建了自己的3D打印機研發團隊。來自各地的訂單常常讓他忙得不亦樂乎,用呂逸飛的話説就是除了吃飯睡覺其他都是工作的時間。
  •   2015年4月13日,武漢,熊小飛、趙藺、馮盤龍創客團隊製作的穿戴式臂環,可模擬手部動作,操作電子設備。 苗劍/視覺中國
      雖然“臂環”只能控制PPT播放,但其廣闊的市場前景已被很多“風投”盯上。四五家風投機構通過各種途徑聯絡上熊小飛,希望能夠投資這個具有顛覆性的項目。已熬過創業初期的熊小飛、趙藺、馮盤龍,現在有了更多選擇餘地。但他們也有更清醒的認識:“創業的艱難過程讓我們明白,只有像創客一樣,把産品做到極致才能有出路。”
  •   2015年6月19日,陜西西安,西安外國語大學大四學生梁耿在幫客戶剪紙。同樣是畢業生,別人都忙著參加各種聚會,他不緊不慢地追求自己的剪紙愛好。 袁琛/視覺中國
      “11歲就開始接觸剪紙,到處采風練習,不懂的就問老人家,每天都要練習。雖然學的是影視動畫,但剪紙對於我的幫助是最大的。從教人剪紙,到辦展覽,再到自己開的以剪紙為主的工作室,都是經過努力得來的。”梁耿説。
  •   陳小穎是個地道的廣州女孩。小時候,父母在廣州開外貿服裝廠,所以她的童年幾乎都是在服裝廠的車間度過。她兒時最喜歡玩的遊戲之一就是給芭比娃娃換衣服,也就是在那時她有了一個當設計師、做裁縫的夢,而陪伴她的芭比娃娃也越來越多。 吳俊松/視覺中國
      大學畢業後,陳小穎與一起學設計的同學回上海在淘寶上創立了自己的女裝品牌。本來父母希望她能留在國外,但她卻開始了自己做設計師、自己做模特、自己當老闆的創業生活。無奈的父母以100萬資助作為“賭注”,告知她如果創業失敗就必須得老老實實去上班。僅3個月時間,投資所剩無幾。就在絕望的邊緣,雙11幫她實現了大逆轉。僅一年的時間,就成為了每月營業額可達200萬元的“網紅”。
  •   2015年8月31日,河南許昌,“最初,公司只有兩個人,現在是三十人的團隊!”戴著一副眼鏡,唐德兵説話簡潔有力且嚴謹。牛志勇/視覺中國
      唐德兵是位於河南許昌市區新興路西段的一家軟體公司的資深程序員,同時也是這家公司的兩大創始人之一。“我們想做許昌最幸福的IT公司!”唐德兵説,創業讓自己不斷成長,這是自己幾年來最大的收穫。如今,他們開發了一個智萬家雲平臺,努力讓許昌市民實現“住智慧小區,過智慧生活”的美好願望。
  •   2015年1月27日,廣西桂林,送快餐、送文件、送禮物,甚至幫人求婚……26歲的小宇常常一天睡覺不超過6小時,馬不停蹄地奔走在桂林市區的每一個角落,他從事的是一份“跑腿”的工作,年輕人都管他和他團隊的小夥伴們叫做“小超人”。 唐寅/視覺中國
      小宇是“小超人”隊伍最早的成員。有一天,小宇在網上看到,很多大城市有人專門替人跑腿,生意好像不錯,跑腿公司也能解決類似于甜品店等很多店面的外賣問題,這讓小宇想到了自己創業。也是從那時起,小宇在創業的路上嘗盡了酸甜苦辣。桂林所有大街小巷,他都跑過了一遍又一遍。他隊伍的成員平均一天15單,每個月也有四五千塊錢,像他自己那樣每天工作16小時以上的,可以賺七八千左右,在桂林這樣的城市算比較高的收入了。
  •   2015年9月25日,廣東省珠海市,仝倩是一名海歸創業者。因一次偶然的契機,她選定在珠海從事農場家禽養殖。 郗建新/視覺中國
      每一隻仝倩銷售的生鮮雞腿部都套有一個腳環,消費者只要拿出手機微信一掃,即可看到這只雞的“身份證”:生長了多少天,每天吃喝什麼飼料,檢疫檢驗日期都有明碼標識。目前在珠海,仝倩的生鮮雞門店已經開了六家。如何把店面銷售和網店銷售結合起來,是仝倩正在計劃的一件大事,畢竟通過網站購買生鮮産品,消費者還有一個很長的適應過程。
  •   2015年6月20日,甘肅平涼,建起“無公害蔬菜微工廠”的“創客”王煜。 鄭兵/視覺中國
      在談到當初為什麼入行時,王煜介紹,源於以前當包工頭工程款難要,平時也吃不到放心蔬菜,於是突然萌發了想自己大膽嘗試去做一件有益於社會和人們飲食的事情。王煜目前創辦的“俊煜農民種植專業合作社”,説得簡單些,就是一個“無公害蔬菜微工廠”。“微工廠”有三四間很大的溫室,主要運用“水培技術”培育豆苗。王煜説:“我們培育的豆苗不打農藥不施肥,更不添加任何生長素,通過自然生長而成,屬於純綠色有機無公害蔬菜,營養價值非常豐富。”
  •   珍妮很要強,她覺得自己可以像一個男生一樣去奮鬥。 視覺中國
      珍妮生活在杭州,今年24歲,一名紅酒上門服務項目創業者。創業將近一年,珍妮已經給超過一萬人次提供了紅酒服務,現在已經有了從進門到出門的一整套服務標準。珍妮説自己不是賣紅酒,而是希望能夠傳遞一種文化,在大家喝酒時給大家講解紅酒的知識。
  •   2015年7月6日,北京,“不久的將來,家家都有機器人。”這是比爾蓋茨的預言。從IT時代進入“RT(Robot Time) 時代”,姚國才是其中一位領跑者,所謂的80後“RT男”。 新華社手機電視臺/視覺中國
      姚國才,來自福建,1988年出生,北航博士。當其他同齡人為找工作、買房買車忙的焦頭爛額之時,姚國才已經找準定位,開啟了自己的創業夢想——發展教育機器人。“在以往應試教育大背景下,中國誕生了新東方、李陽英語,而現在素質教育已經成為主流趨勢,我們要成為素質教育裏的新東方。”姚國才説。
  •   2015年8月12日,貴州畢節,龍梅與蘇濤在服裝生産線上製作民族服飾。 楊文斌/視覺中國
      妻子龍梅負責採購和“訂單銷售”,酷愛民族文化研究的丈夫蘇濤負責設計服裝圖案。秉承“敢拼、敢闖、敢試”的創業理念,加上款式新穎,圖案設計大膽,這對70後“夫妻創客”製作的民族服飾深受客戶歡迎,在民族文化傳承中實現了自己的創業夢想。
  •   2014年12月4日,深圳,創客潘昊。 胡可/視覺中國
      四川小夥潘昊看到了硬體生産的商機,當起了創客的“軍火供應商”。“我們的産品,是要加速硬體創業者從idea(創意)到prototype(原型)的過程。”潘昊創辦的深圳矽遞科技已經成為全球前三的開源硬體製造商,年銷售額5000萬元人民幣。而且潘昊成功地聚集了一個創客圈子,這意味著在未來開源硬體的基礎上,會源源不斷地産生更多的商業機會和應用。
  •   2015年8月27日,武漢,手握眾多國家發明專利的何寬最想做的是把創意轉化成産品。 孫辰/視覺中國
      何寬大學畢業後進入一家專利諮詢公司擔任諮詢師。他發現每年都有大量的原創技術申請專利,但是申請專利後,技術就“變成”了一張“專利證書”。因此何寬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他和兩位志同道合的小夥伴一起創辦了公司,立志把其中一些好的專利做成項目産品推向市場。
  •   2015年10月4日,安徽定遠,管中林的床上雜七雜八地擺放著紙、筆、橡皮以及設計圖紙。床就是他的工作臺,他經常半夜醒來,躺在床上就進行設計。 楚接輿/視覺中國
      54歲的管中林只有中學文憑,可他卻是一位“發明達人”。目前他已經擁有48項專利,並且組建了一支擁有22人的創客團隊。管中林説:“我才五十多歲,還想多多探索大自然,用一個農民的倔強去為這社會這做些什麼。”
  •   2015年5月7日,河南省洛陽市,王智雷在手繪墻畫創作現場。 視覺中國
      王智雷是一名手繪墻畫的創業者,大學畢業後創建了自己的手繪墻畫工作室。從創業初期,王智雷第一筆大單賠了2萬多元,到現在手繪墻畫事業基本進入穩定的發展期,王智雷表示,創業真的很艱難,很辛苦,但是自己喜歡畫畫,這樣的生活非常充實。
  •   2015年4月8日,合肥,一批迷戀無人機的90後為著自己的研發之夢不斷尋路。圖為合夥人:陳祖奮、艾明月、劉甜甜、肖尚讀。 視覺中國
      團隊核心成員劉甜甜表示,最大的現實困境就是可支配的流動資金太少。因為創業不久,對於公司的經營管理方面經驗尚缺,有時訂單預付款環節出現問題,有時又遭遇訂單尾款久拖不結。大筆訂單來了,但用於生産製造的原材料採購錢時常捉襟見肘,大家常常一天只能吃上兩頓飯。
  •   胡佳佳給自己的大閘蟹旗艦店取名“胡農”。他認為自己是“新時代的農民”,雖然自己生活在鄉村,但“互聯網讓自己隨時與世界在一起”。  吳俊松/視覺中國
      2009年,胡佳佳在大一時開始自學開淘寶店舖賣大閘蟹,養了十幾年蟹的父親極力反對兒子“不務正業”。“一年養三四萬隻蟹,卻連8隻蟹都不給我”,胡佳佳回憶獲得第一份訂單後的遭遇,至今仍感概萬千。胡佳佳的父親以前只希望兒子大學畢業能找一個體面的工作,也算不枉自己這麼多年在陽澄湖上風裏來雨裏去。但經過一年多的發展,胡佳佳自己家的蟹池養的大閘蟹已經供應不上了,通過電商平臺銷售,甩開批發商販,營業額從幾十萬、上百萬、再到去年3000多萬,員工20多人,合作蟹農40多家,養殖水域達上千畝。

登錄註冊用戶名 密碼 自動登錄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發表評論

往期回顧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