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視網 2020年10月4日
-
央視網 2020年10月1日
-
央視網 2020年9月30日
-
央視網 2020年9月28日
-
央視網 2020年9月23日
-
央視網 2020年9月23日
又到“讀書日”,再論讀書事。
今年春天,一場疫情讓傳統詩詞文化隨捐贈物資上的寄語浸入人心。無論是“山川異域,風月同天”,還是“道不遠人,人無異國”,寥寥數語,傳遞出人們在疫情面前命運與共、守望相助的共同心聲,在寒冷的時節給人以溫暖、給人以力量。這是優秀文化賦予我們的情感共鳴,這也是我們今天提倡多讀書、讀好書的原因之一。
然而,與捐贈寄語的“熱”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我們對讀書的“冷”。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成年國民人均紙質圖書閱讀量為4.65本,略低於2018年的4.67本;人均電子書閱讀量為2.84本,較2018年的3.32本減少了0.48本。紙質書和電子書相加不到7.5本的閱讀量,表明我國成年人對書籍的閱讀興趣在下降,而這與成年人的忙碌、資訊等碎片化閱讀大行其道是分不開的。然而,“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思想的進益,更多來自於深度閱讀。這是我們提倡多讀書、讀好書的另一個原因。
讀書,有利於提升自我,讓我們的人生擁有更多可能。“讀書可以讓人保持思想活力,讓人得到智慧啟發,讓人滋養浩然之氣。”自古以來,讀書就是人們加強道德修養、培養高尚情操、實現人生抱負的重要途徑。正如小説能夠深化人們對生活對社會的感觸、史書能夠豐富人們對人類社會政治演進規律的思考一樣,多讀書、讀好書,不僅能拓展認知的廣度,還能提升思想的高度、增加人生的厚度,賦予我們的人生更多可能。
讀書,有利於涵養家風,讓我們的家庭更加和順美滿。“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這副在我國流傳較廣的對聯,深刻揭示了讀書對家庭的重要性。作家梁曉聲也曾説過:“最好的家風,一定是有閱讀傳統的家風。”正如梁先生所言,一個家庭裏面,如果人人都喜歡看書、喜歡思考,那麼,善良、誠信、孝順……這些良好品質也會自然而然地出現在他們的下一代身上。而以這些良好品質傳家,則比富貴傳家更能維持一個家族的綿延興旺。
讀書,有利於建設書香社會,為我國的發展提供不竭的動力。“人民群眾多讀書,我們的民族精神就會厚重起來、深邃起來。”人類社會的進步,離不開科學技術的發展和人文素養的提升,而這都與讀書學習息息相關。試想,如果我們的人民都能將讀書學習內化為工作、生活的一部分,使有益的知識和文化入腦入心,把閱讀獲得的資源變為探索世界、創造未來的工具,那將為國家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注入多麼強大且不竭的動力!
“讀書如稼穡,勤耕致豐饒。”在這個特殊的春日,讓我們把讀書變為工作、生活的一部分,讓每一天都成為“讀書日”。如此,書籍將不再受“冷落”,我們的人生、家庭、國家,也將因讀書而變得更加豐富多彩、更加繁榮興盛。(央視網評論員 方正)
央視網 2020年10月4日
央視網 2020年10月1日
央視網 2020年9月30日
央視網 2020年9月28日
央視網 2020年9月23日
央視網 2020年9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