盪氣迴腸的戰疫家書是家國情懷的範本

央視網評論員

  似乎沒有任何徵兆,一封沒有寄出的戰疫家書突然刷屏了。

  寫信人是中南大學湘雅醫院重症醫學科主治醫師趙春光,收信人是他的父母。作為一名援鄂醫療隊隊員,他在出征時寫下一封家書,如今平安歸來,家書公之於眾,許多網友看後深受感動。

  “此役,萬餘白衣,共赴國難,成功之日,相去不遠,蒼蒼者天,必佑我等忠勇之士,茫茫者地,必承我等拳拳之心,待詔歸來之日,忠孝亦成兩全;然情勢莫測,若兒成仁,望父母珍重……”

  這封飽含報國之志的家書,字蒼勁有力,文半古半今,文采斐然,其蘊含的濃郁家國情懷,更令讀者擊節讚賞,為之盪氣迴腸。“白衣忠士,孝義襟懷”“為赴大義輕生死,醫者仁心挽乾坤”“赤子之心,國之驕傲!”……

  一場疫情讓所有人都面臨一堂人生大課,而這封戰疫家書就是最好的教科書,堪稱家國情懷的範本。

  危急時刻,尤其需要家國情懷感召民眾共克時艱。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飽經磨難而屹立不倒,中華文明之所以能屢受衝擊而賡續至今,根植於民族文化深處的家國情懷無疑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國”與“家”密不可分,家國情懷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寶貴精神財富,能有效激發個體的態度和擔當,釋放出巨大的凝聚力。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重症醫學科主治醫師趙春光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一封看似平常的戰疫家書,卻因其情真意切,最能觸動人心。值得一提的是,這封戰疫家書雖然只是趙春光醫生一個人寫的,卻代表了眾多白衣戰士的心聲。誠如趙醫生所言:在武漢時很自然會想如果自己犧牲了怎麼辦,這不是怕,敢上前線的沒有一個是怕的。我的想法就是給家裏人留書一封,萬一遭遇不測家裏人可以有個念想。

  大音希聲。寫這封家書,不是出於什麼“高大上”的目的,但恰恰是這種樸實的“念想”,最能傳遞出眾多平凡英雄心中的大仁大愛。而這種身邊的鮮活事例,最能感染和教育公眾。透過這封家書,我們可以深切感受到眾多白衣戰士是懷著怎樣的信念,毅然“逆行”而上,冒著生死風險,夜以繼日奮鬥在抗疫第一線。

  “兒領國命,赴國難,縱死國,亦無憾。趙家有死國之士,榮莫大焉。青山甚好,處處可埋忠骨,成忠冢,無需馬革裹屍返長沙,便留武漢,看這大好城市,如何重整河山……”字裏行間,滿滿赤子情懷,孰能無動於衷?

  這封寫于2月13日的家書,趙醫生是在完成任務返湘後才公之於眾,晚了將近兩個月。雖然沒有第一時間發出,但正因其“遲到”,意味更為綿長,更振聾發聵。(央視網評論員)

網友立場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