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以文明祭掃傳承英烈精神

特約評論員葉日者

又是一年春,又到清明時。

《左傳》有言,“國之大事,在祀與戎。”《論語》記載:“子之所慎,齋、戰、疾。”數千年來,清明節傳統的祭祀文化影響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慎終追遠、孝親化俗是我們肅穆深沉的民族傳統,緬懷先烈、祭祖思親,我們在滿滿的儀式感中,增益家族乃至民族的凝聚力與認同感。在清明這個重要時間節點,我們緬懷英烈,崇尚、守望英烈精神。

在不久前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戰場上,我們見證無數普通人,為保護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逆風而行,逆流而上,用凡人之資譜寫英雄壯舉,而其中有一些不幸犧牲者,我們尤為緬懷致敬。抗疫犧牲的每一位英烈背後,承載了一個家庭的哀傷,也閃耀出一個民族希望的光芒,“桃花紅雨英雄血,碧海丹霞志士心。”和平年代的祖國,依然不乏血與火中鍛造的風骨。

對於廣大人民來説,今年的清明節格外沉重,英雄犧牲的哀傷尚未散去,全球新冠疫情狀況也不容樂觀。雖然目前全國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但嚴防境外輸入、擴散的戰役才剛剛打響,如果清明節期間放開民眾現場祭掃活動,難免造成人員流動、聚集,給疫情防控帶來巨大挑戰。因此在今年這個特殊的清明節,呼籲大家文明祭掃,不僅是為了更好地紀念先人,更是為了保護自己。共同保衛抗疫防控成果,某種意義上也是對英烈精神的一種傳承。

大家進行文明祭掃,方式多種多樣。近日,民政部發佈2020年清明節祭掃工作通知,鼓勵民眾通過網絡祭掃、網上時空信箱、小規模家庭追思等方式追憶先人。各地也紛紛借助互聯網為民眾開展“雲祭掃”打開方便之門,例如浙江樂清市推出“雲祭祀”等多元化便民服務,通過微信公眾號掃碼進入網絡祭祀平臺,為故去的親友祈福並留言;廣東通過“粵省事”小程序,鼓勵民眾網上獻花、寄語,足不出戶實現文明祭掃。沒有網絡祭掃條件的地區,也可以用讀寫家書、小規模家庭談話的方式來傳遞哀思。清明節的本意在於“慎終追遠、敦親睦族、行孝盡哀”,于文字裏感知過往,在交談中感悟人生,不失為一種緬懷逝者生平、傳承清明文化的新風尚。

今天的清明節,尊崇英雄、緬懷英烈是我們共同的價值堅守,文明祭掃、回歸本真,是我們一致的行為選擇。(特約評論員 葉日者)

網友立場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