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興網評:致敬戰疫中那抹暖心的“巾幗紅”

特約評論員胡輝

  在這個春意漸濃,充滿希望的時節,我們迎來了“三八”國際婦女節。疫情中的這個節日,少了一些歡快與熱鬧,一位位逆行在防疫前線的“她”,讓我們對新時代的“她力量”有了更生動的認識和由衷的敬意。

  在這次疫情考驗中,從主動請纓支援湖北的白衣天使,到進行地毯式排查的社區工作者;從站崗巡邏,追蹤排查的女民警,到南來北往奔波在路上的列車員……“她力量”在戰疫中迸發出一束束暖心的光亮,帶給了我們別樣的感動和向上的力量。

  戰疫中的她,讓我們讀懂巾幗擔當。73歲的李蘭娟院士義無反顧衝在防疫最前線,每天只睡3個小時;“國家有需要,這是我應該做的一件事”,63歲的鄭楊教授駐守在重症療區;95後朱海秀拒絕在鏡頭前向爸媽報平安,她説“我不想哭,哭花了護目鏡就不能做事了”;20歲的劉家怡投身武漢客廳方艙醫院的戰疫現場,她説“穿上防護服,我就不是個孩子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她們成為戰疫中重要而又強大的力量。

  戰疫中的她,用堅守定義美的概念。在愛美的年紀,一位位正值青春年華的白衣天使不惜剪掉長髮,只為保護更多的人。當她們星夜馳援的時候,穿著紙尿褲工作的時候,長達9個小時不吃不喝的時候,她們又可曾想過自己的樣子?她們那一張張被口罩勒傷的臉、一雙雙被消毒水泡爛的手,早已刻下戰疫的勳章。這樣敬業而又懷揣醫者仁心的她,何等的美麗!

  戰疫中的她,用行動詮釋愛的奉獻。“等疫情過去,媽媽要好好和你聊什麼叫‘中國精神’,什麼叫‘中國速度’,什麼叫共産黨員!”這是四川省隆昌市古湖街道黨工委副書記楊正飛寫給7歲兒子家書中的話,這詮釋了戰疫中“她力量”的大愛與深情。為了戰疫,一個個“她”在愛人不捨的淚光中別離,在對遠方親人的思念中堅守崗位。在戰疫中將祖國與人民的需要,置於個人感情之上,一個個“她”用愛國情懷書寫下了戰疫的最美史詩。

  我們從不願看到疫情,但是我們必須感恩每一個迎難而上的身影。“她”本是需要呵護和寵愛的“小女子”,但在疫情來臨之時,卻義不容辭扛起了自己的責任,撐起了疫情中的“半邊天”。不管是義務為無人照看的兒童當起的“臨時媽媽”;還是帶隊從四川趕往武漢為醫護人員做飯的“雨衣妹”;又或是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的“基建鐵娘子”……“她力量”無處不在,帶給我們信心和希望。

  今天,無數個“她”依然奮戰在崗位上。磅薄的“她力量”,為我們帶來一個個數據“連降”的消息,讓我們時刻堅信,春天正在到來。在這個別樣的節日裏,“她”的付出應讓我們銘記。致敬,每一個有愛有責任的“她”,每一抹平凡而溫暖的“巾幗紅”。(特約評論員 胡輝)

網友立場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