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視網 2020年10月4日
-
央視網 2020年10月1日
-
央視網 2020年9月30日
-
央視網 2020年9月28日
-
央視網 2020年9月23日
-
央視網 2020年9月23日
從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到現在已經一月有餘,抗疫前方不斷傳來利好消息,十連降、十一連降……十六連降,頻頻捷報給春寒料峭的大地增添了一絲暖意,也給人們注入了強勁的信心。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我們有實力有信心,但是,現在還遠遠未到慶功和稍稍喘口氣歇歇腳的時候。此次疫情來勢之兇,提醒我們應該儘早總結經驗、吸取教訓,並以這次疫情應對為契機,進一步培養居民健康生活習慣。
追根溯源,此次疫情很可能源於一些人的口腹之欲,而規模龐大的“野味産業”是始作俑者。早在1月20日,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鐘南山院士在接受採訪時就表示,根據流行病學分析,此次新型冠狀病毒來源很大可能是野生動物,比如竹鼠、獾等。2月7日,華南農業大學又發現穿山甲是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潛在中間宿主。回看歷史,發生在西非的埃博拉病毒疫情,與當地人食用果蝠、猴子等野生動物密切相關,而17年前那場席捲我國的非典疫情,也與食用果子狸等野生動物脫不了干系。食用野生動物不僅風險很大,對公共衛生安全更是構成了重大隱患。為避免重蹈覆轍,必須堅決取締和嚴厲打擊非法野生動物市場和貿易,堅決革除濫食野生動物的陋習。我們不能“好了傷疤忘了疼”,在經歷了非典和新冠肺炎兩次疫情之後,拒食野味,理應成為每一個中國人的共識和自覺。
疫情帶來的陰霾影響著每一個人。口罩防護鏡消毒液幾乎成了每一家的標配。為了抵禦病毒侵襲,有人瘋狂囤藥,也有人認為宅在家裏到處消毒就可以躲過這一劫。但是,很多人卻忽略了一個重要因素,那就是告別不良的生活習慣,增強體育鍛鍊。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上海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張文宏在接受採訪時曾坦言,在沒有特效藥物的情況下,“最有效的藥物,是人的免疫力。我們醫生在做什麼?就是幫病人挺過兩個禮拜,挺過去,他自身的抗體就起來了,有了強大的力量。”而鐘南山院士給預防呼吸道傳染病提出的建議,就是加強鍛鍊,提高自身免疫力。得益於年輕時熱愛體育運動並且常年保持運動的習慣,84歲的鐘南山身體依然硬朗。誠如斯言,“最大的成功就是健康地活著”。經歷了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相信很多人已經熟悉了飛沫傳播、直接接觸傳播、氣溶膠傳播、糞口傳播這些疫病術語,那麼,不隨地吐痰、咳嗽打噴嚏時要戴口罩等等這些行為是不是該成為一種自覺的公共意識呢?此外,不管是在線辦公的宅家一族還是已經復工的辦公室一族,都要儘量做到飲食均衡,避免大魚大肉,戒煙戒酒,早睡早起,少看手機多做運動。“鍛鍊就像吃飯一樣,是生活的一部分,我們要建立一種觀念,就是要一輩子運動,這樣才能享有比較好的生活質量”,這是鐘南山的健康秘訣,也適合每一個渴望健康的人。
眼下,抗疫形勢見好,但各類信息依舊複雜。一些自媒體賬號瞄準了人們對於“健康”的訴求,借著“抗病毒、提高免疫力”為由推銷産品,對這些借疫情營銷的非法操作,有關部門不僅要嚴查,還要加強科普知識宣傳,引導民眾正確理性看待疫情,對健康類謠言及時辟謠。從民眾自身來講,也要提高對各類網傳信息的鑒別力,比如各種未經科學驗證的偏方、宣稱可以增強免疫力實為廣告營銷的保健品等等,不信謠不傳謠,不給自身添堵,不給防疫大局添亂。
戰“疫”正當時。隨著疫情形勢的諸多向好變化,我們欣慰地看到,中西醫對症治療包括血漿治療正在發揮積極作用。但是,防患未然勝過亡羊補牢,對於個人來講,目前要想百“疫”不侵,提高免疫力,沒有特效藥,也沒有捷徑可走,最應該立即展開行動的,就是培養我們自己的健康生活習慣。(央視網評論員 拙言)
央視網 2020年10月4日
央視網 2020年10月1日
央視網 2020年9月30日
央視網 2020年9月28日
央視網 2020年9月23日
央視網 2020年9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