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管齊下,堅決斬斷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鏈

特約評論員鄧海建

  疫情要防控,正本須清源。早在1月20日,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鐘南山院士在接受採訪時就表示,根據流行病學分析,此次新型冠狀病毒來源很大可能是野生動物,比如竹鼠、獾等。此後,有研究者根據研究結果,先後將新冠病毒源頭指向蝙蝠、穿山甲,再次引發人們對非法交易野生動物的關注和抵制。
  千百年來,從黑死病到西班牙大流感,從埃博拉病毒到非典……人命關天的新病毒疫情背後,基本都閃現著各種野生動物的魅影。“吃貨”這個詞,用在濫食野生動物這件事上,就變得既不可愛,還很驚悚。
  這兩天,“人類新發傳染病78%與野生動物有關”的話題成為輿論熱點。在網友們的“土味憤慨”背後,總結下來就是“四不原則”:不濫捕亂獵野生動物、不破壞野生動物棲息地、不濫食野生動物、不密切接觸野生動物。正如哈佛大學免疫學和傳染病學博士內森·沃爾夫在《病毒來襲》一書中所告誡人類的:我們都寄居在病毒星球,野生動物就是這些病毒的蓄水池。因此,可以毫不誇張地説,在野生動物“好吃”或“可愛”的品相背後,掩藏著足以給人類帶來巨大災難的未知風險。
  多年前,一句公益宣傳語深入人心: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革除濫食陋習,不僅是中國式難題。放眼世界,英國人愛吃野雞,美國人嗜食麋鹿,南非有些人喜食鴕鳥肉……至於世界各地一些與野生動物有關的市場或飯店,則成為很多揹包客們必去的“打卡”之處。顯然,在無所不吃、無所不煲的畸形飲食觀念背後,有著龐大且成熟的全球野生動物非法交易鏈。
  當前,大批野生動物被當作奢侈食物、藥材和寵物推向市場,以至於貿易成為全球脊椎動物滅絕風險最突出的驅動因素之一。2019年,世界動物保護協會發佈的野生動物異域寵物全球貿易報告顯示,全球野生動植物貿易年交易額高達300億至420億美元,其中非法貿易額估計高達200億美元,很大一部分利潤來自瀕危及保護動物被當作異寵交易。這個數字,還不包括被吃掉或藥用的部分。野生動物非法交易産業鏈之巨之害,由此可見一斑。
  這個非法交易産業鏈,當然是有成本和代價的。一方面是生態平衡被打破之後,自然界以失序的惡果懲戒人類;另一方面,野生動物自帶的病毒以異化和感染的方式,隨機報復獵食者。從自然宿主到中間宿主,再到“超級傳染者”——不會説話的野生動物,以“獵殺”人類免疫系統的決絕,警示著人類。可以説,在“捕獵—運輸—販賣—消費”這個鏈條中,非法交易是承上啟下的關鍵一環。眼下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再次提醒我們:斬斷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鏈,刻不容緩!
  一些變化,正在發生。1月26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農業農村部、國家林草局發佈公告,要求即日起至全國疫情解除期間,禁止野生動物交易活動;1月27日,最高人民檢察院下發通知,要求全國檢察機關結合公益訴訟檢察職能,嚴懲非法捕獵國家保護的野生動物的行為;近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已部署啟動野生動物保護法修改工作。濫食要打擊、交易要禁絕、立法要跟上,唯有使出這些“殺手锏”,才能將野生動物從灰黑産業鏈中拯救出來。而拯救野生動物,何嘗不是在拯救人類自己!(特約評論員 鄧海建)

網友立場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