銘記戰“疫”中撼動人心的不凡力量

特約專家王傳寶

  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由物質和精神兩個方面力量構成。辭舊迎新之際,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肆虐武漢,讓這個城市陷於疫情包圍的困境之中。由此引發的巨大災難,考驗著這個東方大國。

  如果説能在十天左右的時間迅速建起火神山、雷神山醫院,是中國物質國力的一種象徵,那麼,在大災大難面前,中國人表現出的那種守望相助、自強不息的精神,則是這個國家精神國力的象徵。

  有一位西方人這樣感慨:中國是這樣一個國家,每到困難的時候,總有人站出來保衛這個國家和這個國家的人民。是的,經歷過無數困厄的中華民族,始終生生不息、綿延不斷,尤其新中國成立以來,在戰勝過一個又一個大災大難之後,她以嶄新的姿態挺立於世界東方,就是因為有無數這樣的人能夠在關鍵時候站出來。從抗洪搶險到汶川地震,這種精神總能夠凝聚起不屈的民族意志和情感;我們這個國家總能夠在克服一個個困難中,將民族精神的內涵拓展到新的邊界。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當國家一聲令下,武漢等地成了人類與病毒抗爭的戰場。眾多醫務工作者逆行救援,海內外同胞紛紛捐款捐物,各種各樣的救災物資運往武漢……中華兒女風雨同舟、眾志成城的精神面貌,“井噴”式的救援熱忱讓國際社會為之震撼。

  衡量一個現代國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標誌,不僅要看平時,還要看它在大災大難面前表現出的國家意志、社會價值和公民精神。那些災難面前一個個“第一時間”、一個個“中國記錄”,不僅是政府危機處理能力的展示,更是進步的中國對人民生命的尊重,是發展的中國人文精神的提升,是開放的中國走向世界的見證,是一個歷經磨難的民族文明力量的昇華。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中國傳統文化迸發出強大凝聚力;“團結、奉獻、互助、友愛”,現代志願精神拓展著新內涵;“眾志成城、和衷共濟”,因千萬個平民英雄的真情故事而鮮活;“堅守崗位、幹好本職”,為愛國主義增添了理性的厚度。經過這次戰“疫”,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注入了嶄新的時代元素。

  在這次戰“疫”中,有許多感人的故事,感動著、激勵著中國人民。那位將一箱口罩送給執勤民警的無名小夥,那位驅車幾百公里將蔬菜送往武漢的河南農民,那位月工資600元卻捐款12000元的東港環衛老人,那位因漸凍症而腿腳不便卻奮戰在搶救一線的武漢金銀潭醫院院長,那些為搶建火神山醫院而顧不上休息的工人們,那個虧錢也要給一線醫護人員送飯的可愛小老闆,那對為抗擊疫情而捐出婚禮錢的小夫妻,那群為救治患者而與病毒搏鬥、與死神賽跑的醫務人員,以及那位84歲還臨危受命、呼籲別人不要去武漢自己卻奔赴武漢的可敬院士……這樣的畫面幾乎每天都在全國各地出現,這些人集聚的撼動人心的不凡力量,匯成了一股股澎湃奔騰的暖流,激蕩起一曲曲愛的交響,讓我們對打贏這場戰“疫”更有信心和決心。

  最近,在武漢市一家方艙醫院裏,一位戴著口罩躺在病床上靜心讀書的小夥子打動了無數人。身處危局而心懷靜氣,是因為他相信“只要配合治療,一定會好起來”,更是因為他和前述很多人一樣,身上蘊含著不凡的力量。這力量,是打贏這場阻擊戰的重要支撐;這些人,是支撐社會發展、國家進步的中流砥柱。銘記這股力量,凝聚這些人,我們當下和未來的路才能走得更好。

  讓我們銘記這震撼人心的不凡力量,凝聚那螢火般星星點點的善,擁抱那綿綿不絕的愛的涌流,全力投身這場只能勝不能敗的戰“疫”中,有一分熱、發一分光,上下同欲、共克時艱。

  因為我們相信,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作者王傳寶係國防大學政治學院教授)

網友立場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