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來安全感的不是囤貨,而是戰勝病毒

特約評論員李勤余

銀川市民在採購新鮮蔬菜

銀川市民在採購新鮮蔬菜

  當前,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工作正在積極穩步推進,但也有網友反映,有一些地方出現了“囤貨”的苗頭。比如,去到大型超市,卻發現原本擺著各色蔬菜的櫃臺已經空空如也。

  其實,如果轉向家附近的其他小超市就能發現,各類食品沒有那麼緊缺。説到底,在洶湧的疫情面前,有人受到了某種恐慌心理的影響。

  平心而論,民眾在目睹不斷上升的確診病例數字後,心中有一些恐懼,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大家都是普通人,都有保存生命的最樸素願望。在感到無助和茫然時,總是會想盡辦法為自己找一些安全感。然而,“囤貨”“搶菜”真的能為我們帶來安全感嗎?

  首先,法律就不會允許這樣的行為。《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妨害預防、控制突發傳染病疫情等災害的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六條規定,違反國家防疫期間有關市場經營、價格管理規定,嚴重擾亂市場秩序的行為,都將受到法律的嚴懲。這其中,就包括“囤貨居奇”。

  當然,相信大多數人搶購食物或其他物品時,並沒有“居奇”的想法。但人們都應該清楚地認識到,囤貨行為一旦越過了紅線,性質就變了。

  其次,抗擊疫情固然是當下最重要的工作。但想要戰勝病毒,能夠依靠的只有理性和科學。無論是減少出門還是佩戴口罩,都是科學的預防方法。若是為了獲取安全感而瘋狂外出囤貨,反而會為自身增加交叉感染的風險。這樣的道理,大家完全可以體會得到。

  這並不是説,恐慌是錯誤的。人們的心情應該被體諒,但更該明白,我們的共同敵人是病毒,我們的共同目標是戰而勝之。“囤貨”亦或是其他極端行為,只會使自己愈發陷入孤立。此時此刻,唯有相互幫助、相互依存,才能幫助我們走出困境。

1

  對於未來,我們該抱有充分的信心。一些超市工作人員表示,不是缺菜或者缺商品,而是春節期間人手不夠,補貨上架會慢一些。與此同時,全國各地都在積極行動,1月28日,山東壽光的菜農連夜採摘350噸新鮮蔬菜,無償馳援武漢。所謂“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我國傳統的制度優勢,也能使大江南北的物流更暢通。

  唯有戰勝病毒,我們才能得到真正意義上的安全感。到那時,美好的日常生活自然會回到我們身邊。囤再多貨,也無法讓此時的你我感到心安,得到平安。隔斷的應該是病毒,而不是人心。把所有人的力量集合到一起,我們才能逾越寒冷的冬日,迎來盼望已久的春天。(特約評論員 李勤余)

網友立場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