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四個必須”貫徹落實到經濟工作中

特約專家張德勇

“在工作中,我們形成一些重要認識:必須科學穩健把握宏觀政策逆週期調節力度,增強微觀主體活力,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線貫穿于宏觀調控全過程;必須從系統論出發優化經濟治理方式,加強全局觀念,在多重目標中尋求動態平衡;必須善於通過改革破除發展面臨的體制機制障礙,激活蟄伏的發展潛能,讓各類市場主體在科技創新和國內國際市場競爭的第一線奮勇拼搏;必須強化風險意識,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上述“四個必須”重要認識,源於對經濟工作經驗規律的系統總結,符合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客觀要求,是未來進一步做好經濟工作的基本遵循。

“四個必須”重要認識,是對經濟工作經驗規律的系統總結。進入新時代,經濟形勢與經濟工作都不同於過去。我國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促進經濟實現量的合理增長和質的穩步提升,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是新時代經濟工作的一條主線。

儘管經濟運行中結構性、體制性、週期性問題相互交織,“三期疊加”影響在持續,也儘管當前世界經濟增長持續放緩,但我們緊扣高質量發展主題,堅持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保持戰略定力,堅持穩中求進,深化改革開放,堅持在宏觀調控中供需兩端協同發力,增強微觀主體活力,堅持創新發展,不斷增強我國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堅持底線思維,強化風險意識,逐漸走出一條符合中國國情、具有中國特色的經濟發展道路。

 “四個必須”重要認識,是經濟領域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邏輯使然。實踐表明,必須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定不移堅持發展是硬道理,堅持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産力,才能更好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必須從系統論出發優化經濟治理方式,必須善於通過改革破除發展面臨的體制機制障礙等,緊密契合了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需要。在本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部署中,堅持穩字當頭,堅持宏觀政策要穩、微觀政策要活、社會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框架,提高宏觀調控的前瞻性、針對性、有效性,這充分體現了優化經濟治理方式的應有之義。而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實現改革與開放相互促進、相得益彰,核心就是通過體制機制創新,著力調動各方面積極性,不斷激發微觀主體活力,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有力制度保障,這無疑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

“四個必須”重要認識,是進一步做好經濟工作的基本遵循。儘管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國內外風險挑戰複雜嚴峻,但我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其根本原因在於,我們有黨的堅強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有改革開放以來積累的雄厚物質技術基礎,有超大規模的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有龐大的人力資本和人才資源……。

明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是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為“十四五”發展和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打好基礎的重要之年,做好明年經濟工作意義重大。為此,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抓好六大重點工作,涉及45件具體事項,涵蓋了經濟發展中亟待解決的諸多問題。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引,全面把握“四個必須”重要認識,融會貫通地付諸經濟工作實踐中,群策群力繼續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併為保持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再添新力、再建新功。(作者張德勇係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

網友立場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