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個“繼續”為世界經濟增長帶來新的更多機遇

特約專家梁亞濱

  11月5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併發表題為《開放合作 命運與共》的主旨演講,明確指出“經濟全球化是歷史潮流”,“大江大河奔騰向前的勢頭是誰也阻擋不了的” 。在習主席的講話中,“開放”出現了24次,是頻率最高的詞彙,這充分體現了中國領導人對發展中國和世界經貿關係的堅定態度和樂觀期待。在演講中,習主席以五個“繼續”來闡述中國在當前國際政治經濟格局發生劇烈變動的大背景下如何更好地發揮作用,如何更好地為世界經濟的發展作出貢獻。

  當今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在經貿領域的突出表現是,貿易保護主義和民粹主義愈發凸顯,給世界經濟和國際貿易帶來了巨大的消極影響。習主席指出:“世界經濟發展面臨的難題,沒有哪一個國家能獨自解決。”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一舉一動都關係到世界的發展前途。在這種情況下,中國連續兩年召開國家級進口博覽會並且延續“新時代,共享未來”的主題,不僅是為了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而且充分體現出中國政府秉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

  “繼續擴大市場開放”是市場邏輯的本質要求,也是中國政府對世界各國人民的莊嚴承諾。中國改革開放事業的成功既離不開中國人民的艱苦奮鬥和努力奮進,同樣也離不開中國與世界積極良性互動。這種良性互動的本質特徵之一就是相互秉持開放的理念,逐漸降低、減少各種關稅和非關稅壁壘,盡最大可能實現“國際國內要素有序自由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市場深度融合。”擁有近14億人口的中國,中等收入群體規模全球最大,市場規模巨大、潛力巨大,前景不可限量,已經成為並且還將長期提供世界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讓世界各國人民分享中國發展的紅利。

  “繼續完善開放格局”是進一步擴大市場開放的制度性保障。在秉持開放大原則的前提下,如何開放以及以什麼步驟開放是每一個國家必須應對的難題和挑戰。在這方面,歷史上有很多深刻的教訓,因此必須準確謹慎把握開放的節奏和速度。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在經濟領域已經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這種情況下,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對此,習主席指出,中國將繼續鼓勵自由貿易試驗區大膽試、大膽闖。這既是中國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的時代要求,也是當前經濟全球化深度發展的未來方向。

  “繼續優化營商環境”是開放能否真正實現和成功的關鍵。古典經濟學要求政府只需要發揮“看門人”的角色。但是,如何發揮“看門人”的角色,並沒有統一的標準答案。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指出:“把社會主義制度和市場經濟有機結合起來,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産力的顯著優勢”,這種優勢的實現當然包括優化營商環境的改善,既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當中的決定性作用,又要用法治的方式遏制市場的消極因素,例如壟斷、侵權、惡性競爭等,不斷創造和維護公平、公正、透明的市場秩序。唯有實現“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才能真正實現“外商進得來,出得去”的良性市場。

  “繼續深化多雙邊合作”和“繼續推進共建‘一帶一路’”是中國在國際層面實現開放的具體手段。雙邊和多邊一直是實現國際合作的兩個主要方式。雙邊相對靈活,易於推進;多邊則代表性和權威性更好,涉及範圍更廣,但也因此要在一定程度上犧牲效率和標準高度。作為國際合作的倡導者和多邊主義的支持者,中國根據不同議題和對象堅持雙邊和多邊並進,兼顧效率和標準,是推動經濟全球化和國際開放與合作最為實際的做法。基於“共商共建共享原則” 的“一帶一路”倡議則是中國參與國際多邊主義合作的典型代表,也是中國對世界的理念和制度貢獻,更是中國“完善全方位外交佈局,推進合作共贏的開放體系建設,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的偉大舉措和嘗試。在國際政治越發凸顯“失序”跡象之際,“一帶一路”倡議和建設則成為一個新的維護地區經貿秩序的重要支柱。

  總之,習近平主席的講話穩定了世界對中國經濟發展和經濟政策的預期,也穩定了各國人民對世界經貿發展的預期。從歷史的長鏡頭來看,中國發展是屬於全人類進步的偉大事業,也必將為世界經濟增長帶來新的更多機遇。(作者梁亞濱係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院副教授、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

網友立場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