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視網 2020年10月4日
-
央視網 2020年10月1日
-
央視網 2020年9月30日
-
央視網 2020年9月28日
-
央視網 2020年9月23日
-
央視網 2020年9月23日
目前,在不少大型線上交易平臺,代吃代喝、代健身、代叫醒、代扔垃圾、代訂服務、代寫、代掃墓等各類花式“代”服務項目不斷出現。在此背景下,“代經濟”一詞又火了一把,也催生了跑腿産業,帶動了大批就業,很多人輕鬆實現月入過萬。而“即買送”、“UU跑腿”等提供快消品銷售、代買和配送服務的平臺也紛紛獲得上千萬到上億的融資。社會各界對“代”服務的褒貶不一,分析視角更是五花八門。
“代”服務是隨著居民收入提高産生的新的服務需求。2018年中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8228元,扣除物價因素比建國初期實際增長59.2倍。人們在享受豐富物質生活的同時,更加重視精神層面的滿足和愉悅。在網絡上,“代”服務收費從小到“代吃一碗麵”的幾塊錢,到“代掃墓”幾百元不等,雖然這筆支出並不巨大,但以前的家庭或者個人消費中沒有這方面的預算,這不得不説是一種收入提高的表現。而購買或者提供“代”服務的商家或個人大多是18-40歲之間的年輕化人群,他們生活節奏快,往往專注于自己的興趣愛好及相關工作領域。通過“代”服務可以極大的滿足他們的好奇心,解決無法事必躬親的煩惱,也讓他們的時間更有彈性,帶來了更多的閒暇。從經濟學角度來説,當閒暇帶來的滿足感超過了工作收入帶來的好處時,勞動者往往選擇前者。
網絡平臺的出現使“代”服務更加便利。“代”服務是網絡時代下的産物,多出現于各類網絡客戶端交易平臺。有些“代”服務遠隔千里,以往都是通過熟人多次溝通才能完成。但網絡平臺和相關APP集成了“代”服務從下單、承辦、展示和評價的全流程及細節,不僅大大降低了“代”服務供需兩端的搜尋成本,更是在這個過程中增強了供需雙方的互動和信任。而同城的代辦、代跑腿和配送等服務,通過網絡平臺實現了點對點的即時響應,使人們繁忙的工作實現了完美銜接,成為人們家庭工作兩不誤的好幫手。在分秒必爭的時代,讓每個人的一天都實現了24小時+,極大提高了人們生活工作的獲得感。
“代”服務的産生是社會分工深化的結果。當下面對“代經濟”的迅速崛起,一些人提出,“代”服務會催生人們偷懶的意識,甚至會批量製造懶人。其實,對於這種問題大可不必過分擔憂。因為當社會分工越來越深入、越來越細化之後,人們在各自領域的工作將更加專業,這有助於提高勞動生産率,也會提高勞動者的報酬。購買“代”服務的消費者有相當一部分人會節省出不少時間,來進行其他事務的安排,例如學習、出遊、交友、陪伴家人等,可以獲取更大的社會價值和個人收益。而“代”服務的提供者,往往也是相關領域的專業人士或者熟練勞動者,從事“代”服務比從事其他工作能帶來更高的收入。這是市場機制選擇的結果,最終每個人的收益都會提高,整個社會發展的質量也會得到提升。
最後,面對“代”服務的快速發展,政府應該做的是制度規範和相關保障。從近些年中國家庭消費總體趨勢和結構變化看,人們在收入增加後會更多的消費娛樂、交通、教育、醫療保健等服務。“代經濟”作為新生事物,是一種消費需求的升級。但其發展還剛剛起步,很多服務項目和內容會經過市場的檢驗而發生變化。因此,政府應該制定相關規則,規範行業行為,完善網絡交易平臺設施,重點保護消費者人身安全、財産安全、信息安全,審核商家資質、信用和消費者要求的合理性,保證交易合法合規,讓“代經濟”以健康的形態發展,有效發揮這塊市場新藍海的最大價值。(作者袁麗靜係東北財經大學經濟與社會發展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央視網 2020年10月4日
央視網 2020年10月1日
央視網 2020年9月30日
央視網 2020年9月28日
央視網 2020年9月23日
央視網 2020年9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