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文明鄉風潤澤鄉土大地

特約評論員胡輝

近日,為有效遏制農村陳規陋習、樹文明新風,中央農辦、中央組織部、中央宣傳部、中央文明辦、農業農村部等11個部門,印發了《關於進一步推進移風易俗 建設文明鄉風的指導意見》。

鄉村是否振興,要看鄉風好不好。近年來,各地在革除農村陋習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但是,天價彩禮“娶不起”、豪華喪葬“死不起”、名目繁多的人情禮金“還不起”以及農村老人“老無所養”等問題仍大量存在。這些不良風氣成為農民群眾的家庭負擔,扭曲了鄉村社會的價值觀。於此之時,《意見》的印發,對推進文明鄉風建設,助推鄉村振興帶來了強勁動力。

建設文明鄉風,要以思想道德建設和素質提升為支撐。詩人雪萊曾説過,“道德的最大秘密就是愛,或者説,就是逾越我們自己的本性,而溶于旁人的思想、行為或人格中存在的美。”一個有道德的人,他們或充滿愛心、助人為樂,或見義勇為、臨危不懼,或誠實守信、質樸率真,或敬業奉獻、虔誠勤勉,或孝敬父母、尊老愛幼。不斷加強思想道德建設,能夠提升個體素質,長此以往,就不難樹立婚喪嫁娶新風、孝悌和睦家風和文明和諧鄉風。

建設文明鄉風,要講好“道德故事”。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要“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開展移風易俗、弘揚時代新風行動,抵制腐朽落後文化侵蝕”。我們要用好文化的抓手,把弘揚正確婚喪觀和中華孝道列作為文化下鄉活動重要內容,採取農村群眾喜聞樂見、具有地方特色的形式,培育熏染農村群眾道德情操。文以載道,以德育人,讓文明新風吹遍鄉村,走進每一顆心靈。

建設文明鄉風,要“塑形”更要“鑄魂”。鄉風文明是鄉村的“魂”。厚重的鄉風可以成為鄉村的軟實力。通過培育、選樹、宣傳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孝親敬老典型,充分發揮榜樣示範作用;建立紅白理事會、村民議事會等群眾性組織;鼓勵道德評議會等群眾性組織在村民委員會的統一指導下制定“紅黑榜”,宣傳婚喪新風和孝道典型……以群眾村規民約自我治理為主,輔以德治的“催化劑”,養成內生文明,推動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取得新成效。

建設文明鄉風,還要強化制度約束。移風易俗要把握好度,要以誠信建設為主線,養成村民規則意識。諸如“嚴禁披麻戴孝”、“吸煙不得超過2元/盒,喝酒不得超過20元/瓶”、“彩禮超兩萬元按販賣婦女或詐騙罪論處”等奇葩村規,曾一度引發熱議。此次,《意見》不僅明確了文明鄉風建設要堅持依法依規的原則,還增加了文明鄉風建設的相關內容,對不贍養父母等行為要加大懲罰力度等,既為建設文明鄉村指明了方向,也畫出了紅線。

“萬民鄉風,旦暮利之。”文明鄉風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也是鄉村振興的文化動能。可以肯定的是,以《意見》為指引,培厚道德沃土,進一步推進移風易俗,建設文明鄉風,美麗鄉村必將更文明、更富饒,必將成為更多人的“詩和遠方”。(特約評論員 胡輝)

網友立場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