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波動速讀”破滅,教育焦慮又該如何化解

特約評論員謝偉鋒

1

近日,一個號稱“1-5分鐘看完10萬字”的“量子波動速讀法”在各大社交平臺引發了網友的熱切關注。相關視頻中,一些兒童飛快地翻動手上的書本,發出“嘩嘩嘩”的聲響。更有甚者,直接蒙上眼睛“感知”書籍。10月16日,江蘇鹽城大豐區市場監管部門表示,已對宣傳“量子波動速讀”的教育機構進行現場調查,現場沒有發現相關內容,但對其他不恰當宣傳進行了拆除,並要求其進行整改。

對於偽科學的祛魅,應該是一場覆蓋全民的科普。辯證地看,“量子波動速讀”泡沫的破滅,是沒有任何懸念的,只是在於時間早晚,以及用什麼樣的方式來結束。市場監管部門及時站出來去偽存真,是最好的權威背書。抱著看客心態的大眾,就此可以散場。事件是劃上句號,追問卻不能停止。在這場鬧劇之中,學生和家長為何淪為不法商家的道具?其實,想來很簡單,是教育焦慮在作祟。

教育焦慮是個老梗,卻總能以新變種的方式出現。在“量子波動速讀”之前的焦慮映照,是所謂的“跳繩培訓班”。因為小學體育成績裏有跳繩這一項,權重還不小,於是家長就開始焦慮地“先知先覺”,紛紛持幣進場,愣是把“跳繩培訓班”炒得一位難求。花開兩朵,各表一枝。如果説跳繩培訓還能提升孩子協調性的話,那“量子波動速讀”就完全是以未知概念來混淆教育的基本理念,孩子除了練得“翻書比翻臉還快”的無用技能之外,其他一無所獲。

吊詭的是,“量子波動速讀”卻是市場供需兩旺。試問,能掏出幾萬培訓費的家長,社會鑒別能力應該不會太差,但偏偏卻是這些人入了坑。關鍵就在於,任何一種傳銷式教育培訓模式,都能夠根據家長的教育焦慮來“私人訂制”——高端的術語、豪華的裝修、幹練的制服,給人一種“很踏實”的託付感,家長立馬吃了“定心丸”。

如今,“量子波動速讀”破滅,教育焦慮更需自省。總有人在孜孜不倦地尋找教育的捷徑,以至鬧出不少笑話:從喝聰明液就能腦洞大開,到滿房子拿著羅盤找文昌位,再到把莫言老宅的瓦片扒下來“沾仙氣”……各種亂神怪力背後,是一些家長到處尋找著教育焦慮的排泄出口,但每每都不得而出。其實,教育焦慮哪個國家、哪個家庭都會有,誰都無法逃脫。區別在於,大多數人遵循教育的基本法則,更願意自己多花時間陪伴孩子,以此做高質量的教育供給。而與“量子波動速讀”一擲千金相比,哪種教育方式孰優孰劣,一目了然。(特約評論員 謝偉鋒)

網友立場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