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管理應成為大學生的“必修課”

特約評論員胡輝

1

教育部日前印發《關於深化本科教育教學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提出,要嚴把考試和畢業出口關。加強學生體育課程考核,不能達到《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合格要求者不能畢業。

教育部為何對大學生體育“動真格”?因為當下青年體質不容樂觀,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正在透支他們的身體。近日,有一則新聞也成了熱議話題:中國青年網校園通訊社對全國3069名大學生進行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近5成大學生不能堅持每天吃早飯,近半數學生有過暴飲暴食,超4成學生有偏食挑食習慣,超3成學生飲食觀念為“想吃什麼就吃什麼”,近8成學生飯後不運動,近4成學生因為飲食習慣曾患腸胃病。

健康意識淡漠,對自己的身體缺乏自律和管理能力,讓一些大學生一味地放縱自己,為自己的“輕率和糊塗”付出了代價。僅就不吃早飯來説,就可能引發胃病、膽結石,引發肥胖,傷心臟,影響血糖等。而且,很多疾病不可逆,得了終身受困,不但影響身體素質,也會影響正常學習,影響今後的工作和生活。

“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蠻其體魄”。早在2007年,教育部就要求把體測成績與畢業挂鉤。2014年,教育部印發了《高等學校體育工作基本標準》,其中規定建立健全《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管理制度,學生測試成績列入學生檔案。而今,教育部又將學生體育課程考核與畢業挂鉤。相比一些國家大學期間沒有體育課,全憑學生自覺,我國教育管理機構為了大學生身體健康煞費苦心,出臺了一個個政策措施,在促進高校健康教育、提升大學生體質上起到了積極作用。這是對青年人才的關愛,也是一種責任與擔當。

一流大學應有一流體育。高校應樹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開齊開足體育課,幫助學生在體育鍛鍊中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推進課程改革,打造體育教學的“金課”,激發學生參與體育鍛鍊的興趣;進行必要的健康教育,幫學生樹立健康意識;加大監管力度,鞭策大學生積極投身體育鍛鍊。如清華大學出臺不掌握游泳不能畢業的規定,浙江大學為體質較差的學生開辦體質健康提高班,多所大學推出“跑步打卡”等,就為高校體育做出了良好的示範。

但是也應看到,落實《意見》關鍵在自覺。高校的強制性做法只是一種引導,只有大學生切實意識到體育鍛鍊的重要性,並自覺參與其中,才是根本之道。“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一個連自己的身體都不能管理好的人,從何擔當起更大的使命?身體管理是自己的事,應成為大學生的人生“必修課”。希望每一位青年學子都能管理好自己的身體,用自律交出滿意的人生答卷。(特約評論員 胡輝)

網友立場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