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齣境遊,用文明為國家形象加分

特約評論員謝偉鋒

  金秋時節,天高氣爽,正是一年最好的出遊時節。隨著十一長假的到來,出境遊又將掀起高潮。國家統計局最新發佈的報告顯示,中國出境旅遊人數和境外旅遊支出位居世界第一,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出境遊市場。中國旅遊業發展速度之快、規模之大,超過許多國家,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中國現象”。

  “我想要帶你去浪漫的土耳其,然後一起去東京和巴黎……”很多年前還是一種奢侈享受的出境遊,如今已經飛入尋常百姓家。作為“消費升級”的重要體現,出境遊讓國人對於美好生活的嚮往逐步走向現實。追求遠方和風景,同時也撫平“買買買”的購物衝動。一時間,中國旅行團被世界各個國家旅遊目的地瘋狂追捧。當“説走就走”足跡已經遍步全球,隨之而來也不可避免地暴露出了一些問題,個別國人在境外不文明的行為,成為大家比較關注的焦點。

  從傳播學的角度來説,破壞比遵守更具有刺激眼球的效應,這也是“壞事傳千里”的一種現實映照。大家可能還記得,早些年,一部分出境遊旅客的不文明行為,成為“穿過大半個地球”的負面新聞:埃及盧克索神廟浮雕上“到此一遊”的刻字,法國盧浮宮水池中泡腳的煞風景,不文明如廁讓泰國白龍寺主人情緒失控……個別國人不文明行為導致的差評,成為短時間難以撕下的標簽,讓中國出境遊遊客整體承受了不少異樣的眼光。

  物質富裕和文明進程之間的落差,總會給外界一種背離的差異感。從小處看,出境遊不文明行為是個人素質的“一地雞毛”;往大處看,出境遊不文明行為相當於減分,不利於國家形象的“走出去”。畢竟,每個人在境外的表現,都是給自己國家形象真實的“背書”,這可不是一件無足輕重的小事。

  當然,前面所提及的出境遊不文明行為大都發生在“早些年”。現在,國家和社會都在把文明素養當成一個現實問題來作答,“讓靈魂跟上身體”的聲音已是主流,出境遊的整體文明素養也有了很大提高。

  但是也要看到,大聲喧嘩、隨地吐痰、爭搶座位等現象時有發生。遊客的成熟需要一個過程,隨著文明出行意識增強,我們相信“集體意識”正在形成——入鄉隨俗、尊重他人、恪守秩序……變化來源於主觀能動性,這也是文明遊客的自我修行。

  文明是世間最動人的語言。文明,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關鍵詞彙,能以小見大,折射出我們這個國家的整體面貌和發展狀態。十一小長假期間,希望出境遊客們能用文明為國家形象加分。在旅遊這個幸福産業之中,相信每個中國人的文明行為都會成為最美“中國范兒”的生動注腳。(特約評論員 謝偉鋒)

網友立場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