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幹部問責,需要“正確打開方式”

特約評論員劉繼勇

  近日,中共中央印發了修訂後的《中國共産黨問責條例》(以下簡稱《條例》),併發出通知,要求各級黨委(黨組)切實擔負起全面從嚴治黨政治責任,堅持有權必有責、有責要擔當、失責必追究,把制度的剛性立起來。

  任何工作都離不開監督、少不了問責。《條例》指出,要聚焦管黨治黨政治責任,堅持嚴字當頭,針對實踐中出現的問責不力、泛化簡單化等問題,著力提高黨的問責工作的政治性、精準性、實效性。問責的目的是強化黨員幹部隊伍管理,激發其幹事創業激情,倘若問責失之於松、濫于問責或問責不準,都將極大地挫傷黨員幹部工作積極性主動性。因此,黨員幹部問責,還需“正確的打開方式”。

  鐵面無私敢於問責。“動員千遍,不如問責一次”,問責是全面從嚴治黨的“利器”,是推進責任落實落地落細的“重錘”,是把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推進、實現黨的事業長足發展的有力抓手。曾經部分地區把問責當做失責處置的“幌子”,問責的“聲音”叫得響亮,問責的“效果”卻大打折扣。“問責”必須“問效”,敢於問責就是要對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陽奉陰違、欺上瞞下,團團夥夥、拉幫結派問題突出,執行黨中央決策部署表態多調門高、行動少落實差,脫離實際、脫離群眾,拖遝敷衍、推諉扯皮,造成嚴重後果等情況進行真刀真槍地剷除。對於那些被問責之後表面上悔改,背地裏卻仍舊我行我素,一經發現就要加大懲處力度,絕不姑息,達到“問責一個、警醒一片”的效果。

  三思後行慎於問責。把脈問診、找準病根,方可對症下藥。個別單位在問責工作中喜歡打擦邊球、選擇性問責,例如對一些違法亂紀行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有的採取“一刀切”、“甩鍋”式問責,導致不少黨員幹部無辜“躺槍”、莫名“背鍋”。慎於問責就是要掌握好問責的力度和範疇,既不能一問責就要“頂格處分”,也不能“雷聲大雨點小”。要建立科學完善的問責機制,問責時要充分開展調查,查明真實原因,掌握客觀事實,明確責任主體;要持依規依紀、嚴格問責的執行程序和處理措施,抓住問題本質,定性精準,該問責的堅決問責、不該問責的堅決不問責、是哪一級責任就追究到哪一級,做到既不放過任何“失責”,也不冤枉任何“盡責”,確保權責一致、錯責相當。

  聚焦重點善於問責。問責是懲前毖後、治病救人的“手術刀”,問責只是手段,根本目的在於把“嚴”的要求立起來,將“幹”的激情燃起來,讓“好”的標準動起來,積極構建層層負責、人人擔當的積極向上生態。“夫禍患常積于忽微”,一些黨員幹部之所以會犯下嚴重性錯誤,都源於先前“小錯不斷”。相關問責部門要增強問題意識、提高洞察能力,善於問責就是在一些黨員幹部出現苗頭性、傾向性問題的時候,能未雨綢繆、及時提醒,強化端口把控,讓黨員幹部懸崖勒馬。要充分體現嚴管和厚愛結合、激勵和約束並重原則,對於那些被問責之後清楚認識到錯誤並積極改正,影響期滿、表現好的幹部,要及時關心激勵,讓問責工作真正起到以問責促負責、以問責促擔當的作用。(特約評論員 劉繼勇)

網友立場
1 1 1